返回 官场新秀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刚性需求者[1/2页]

    “城内真正没有住房的人,这部分人其实是很少的,小城市这种情况更少一些,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或者至少有着一间自己的居住的房屋,大一点小一点的差别而也,完全没有住房的人是极少数,他们更多的是希望改善自己的住房而购房;再有就是城镇居民的下一代,结婚或者和从家里搬出去,需要购买住房者,这部分人应该是主要的购房群体;另外就是在外打工的农民,为了子女的教育或者方便自己工作,他们需要购房;再有就是那些镇上有钱的,想要去县里购房,县里有钱的,想要去地市购房,地市有钱的,想要去省里购房。”

    “城内没有住房的那一部分人,往往是城内真正的困难群体,这一部分人,其实房价涨不涨,和他们也没有什么关系,真正的苦难群体,即使房价不涨,他们也买不起房,买房只能是他们一个美好的梦想而也,涨价,只不过让他们离梦想的距离变得更加的遥远;这部分人的比例并不高,大约也就百分之一二吧;而那些进城务工群体,他们更多的是选择租房,有条件的,也才选择购房,房价对他们有着不小的影响,很可能让他们的梦想无法实现,不过,我认为这并不是很关键的一点,房价高,有着购房意愿的进城务工者少一点,而房价低,有着购房意愿的进城务工者多一点,一个理智的人都是量力而行的,对这部分人有影响,但是并不是绝对的。毕竟。农民在家里,也还有着自己的土地和住房,选择回家乡修房子的人,那依然是主流,一心想要留在城里的人虽然也不少,但是比例并不是太大。至于一山望着一山高的那一拨人,更无法考虑,也没有必要考虑。这些人,往往是在镇上有着自己的住房,然后想去县里买房,在县里有着住房,想去市里买房子,虽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种想法并没有错,可是,这部分的住房需求,显然不是必须的。如果真能完全满足这一部分人,那房屋的需求量就太大了,差不多,每个家庭考虑两套房再说。而且,这些人买房房,压根也没有太大的价值,许多在镇上工作的人在县里买房,也就周末出去住两天,平时也都空着。完全是一种浪费,再说了,既然他们有余钱买这么一套房,他们也就不差钱,至少,不差购买一套房的钱,他们买房。其实更多的还是投资;而住房较差的城镇居民,以及结婚或者从家里搬出去需要住房的,这一部分人才是房价上涨的真正受害者,这部分人,对房屋的需求基本上可以算是刚性的,也就是所谓的刚需

    “社会上真正应该关注的是这部分人,这部分人,不少是下岗工人,城镇低收入群体,他们拿着农民工的收入,甚至还远远不如,他们无法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只能做一些普通的工作,诸如商店服务员之类的,他们也没有土地,也没有正式的工作,说他们享受国家的政策吧,他们离低保又有着一些差距,而且,我们的低保政策,保障的范围委实太狭窄了些,而且标准太低了些,两百多,在现在的社会能够做什么?可是,他们缴纳的保险什么的,却是按照城里的标准缴纳,就像医保,城镇居民和下岗职工自己缴纳医保,一年是一千多,一千多,这些低收入者差不多要干两个月了,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才多少?10元钱,报销的比例是一样的,还要交社保,他们工作的单位,往往都是不买社保的,社保得自己交,现在社保也是三千左右,这得他们三到四个月的工资,等于一年的一半都交了医保和社保,因此,他们大多数根本就不买保险,在培县的时候,我大概了解了一下,家庭收入在两千元左右的的摇了摇头。

    “刚刚开始!”林晓木看着柳罡,柳罡说的这些,她虽然没有想那么多,可是,作为一个做企业的,她的嗅觉也是敏锐的,她感觉着这房子会上涨,可是,她却委实不认为,这房子能够涨到多高的程度,商品的实际价值,终究是摆在那里的,一旦完全脱离了实际的价值,这面临着的,必然是暴跌

    “如果仅仅是商人的炒作,一件商品的价值,那或许还有着一个限度,可是,如今这房子的价格,可不仅仅是商人的炒作,他加入了政府的因素,而且,政府在这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政府是最希望房子涨价的,商人炒作房价,赚取的其实并不是钱,而是一座座的房子,房子越涨价,他们越是买房子,他们的钱,全部都拿去买房子了,不仅现金,还大量的贷款买房子,甚至贷款会越来越多,人赚钱也是会上瘾的,他们很难舍弃这个暴利的行业,赚的越多,他们只会野心越大。而真正的赚钱的,还是政府,税收,土地出让金,各种规费,他们都实实在在的进入了财政,另外就是银行,银行疯狂的贷款,高额的存贷款利差,让银行赚了个盆满钵满。当然,即使是政府介入,这房屋的价格,也依然有着极限,只不过,这个极限,有可能会被无限期的拖长,而拖的越长,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危害也就极大。”

    “政府应该早晚会意识到房价高涨的危害,会加以调控的。”

    “不错,政府会调控,现在,已经有了这方面的风声,一些学者和一些领导人,已经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报纸上也有过几篇报道,要求提高住房贷款首付比例,要求整顿土地市场,我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一类的政策就就会出台。可是,我想,这一类的政策,应该不可能太强硬,更多是一种指导性的政策,不会有多大的效果,不说别的,政府就会带头抵制,现在政绩考核,主要是gdp,什么最能增加gdp?除了房地产还能有什么?除了gdp,就是地方形象,什么最能影响地方的形象,还是房地产,一个高楼林立,富丽堂皇的城市,和一个普通的城市,谁更让领导喜欢看?再有,房地产带来的海量的财政收入,也让政府更有钱去改变城市的面貌,以及其他的一些政绩工程,你说,他们会希望房地产市场冷清吗?”

第三十四章 刚性需求者[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