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常怀谨慎之心[1/2页]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的下,武英殿中沉寂了片刻,众人都被天子的一番话打了个措手不及。
一时之间,众臣都望着白发苍苍的胡老尚书,却见他老人家的神色也十分古怪。
正在众人疑惑之时,胡?豕傲斯笆郑??诘馈
“陛下,太上皇归朝虽是朝野上下,万民所向,陛下亲亲尊让之谊,臣等亦叹服不已,但是,土木一役,官军将士死伤无算,迎归之礼如此隆重,恐上皇心中不安。”
“且,方才陛下所述仪典,繁琐复杂已近登基之仪,单因上皇归京,操持如此繁复的仪典,恐靡耗太甚,礼部也未必来得及准备,故此,臣请陛下三思。”
老尚书虽然上了年纪,平时在朝上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但是实际上,凡是经过他手的政务,都处理的雷厉风行,丝毫都不拖泥带水。
但是这一次,胡?跸缘靡彩?纸魃鳎?庖环?埃?邓低M#?坪跏笔笨炭潭荚谡遄么氪恰
一番话说完,在场众人都回过味来了。
要说还得是专业人士,一眼就看出了关键。
祭告天地,入拜祖庙,御奉天殿受百官朝贺,颁行大诏,昭告天下,再拜圣母皇太后……
这一套礼制,可不就是登基大典的流程。
相较于这个意义,太上皇兵败而归,却被如此隆重的迎接,带来的小小尴尬,都得往后排。
可是,天子的登基大典,早就已经举行过了。
如今再折腾这么一次,又是为了什么?
在场的大臣虽然对礼制不甚熟悉,但是经过胡?跽饷匆惶嵝眩?鸢讣负蹙鸵?糁??隽恕
禅位仪典!
作为同样涉及到皇位传承的仪典,登基大典和禅位大典的流程十分极为相似。
只不过,主祭仪典的人从一个变成了两个,登基诏书变成了禅位诏书而已。
再回想一下刚刚天子所说的话。
“……朕与上皇同御奉天殿,颁行大赦天下诏书……”
毋庸置疑,大赦天下的诏书,肯定是天子颁布的,这种事情,轮不着一个已经退位的太上皇来做。
那么,非要拉着太上皇去奉天殿做什么?
要说群臣朝拜,京郊出迎,祭告天地,这个流程当中,朝拜了不知多少次了。
不是接受朝拜,也不是去颁大赦天下诏,那要做什么?
做泥塑木雕吗?别开玩笑了!
去了就得有去的意义。
想想当时的场景,皇帝和太上皇,兄弟俩一起
坐在御座上,底下是文武群臣。
天子在上头颁了大赦天下的诏书,太上皇就干看着,不说点什么?自然不会。
到了那个场景下,就得有该有的觉悟。
奉天殿,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去的。
那是天子正殿!
太上皇在礼制名分上,都要压过皇帝一头,但是唯独一点是皇帝独有的权力。
那就是理政治国的权力,一旦退位,就相当于让渡出了这份权力。
虽然理论上来说,太上皇仍能参与政事,但是已经失去了言出法随的效果。
奉天殿象征的就是这份权力,除了天子之外,所有人都是没有权力启用奉天殿的。
现如今,天子要和太上皇同御奉天殿,已经不是礼遇这么简单了。
这是在试探,或者说是在逼太上皇表态。
如果太上皇就这么堂而皇之的重新坐上奉天殿的御座,哪怕从头到尾一言不发,接踵而来的,一定是科道御史的弹劾奏章。
这是僭越!
第四百六十九章:常怀谨慎之心[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