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老宅通现代:七零村花的社畜日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章 枫桥镇小吃街雏形[2/2页]

    第五天,生意突然好了不少。

    聂嫂子烀的一筐土豆竟然半下午就卖完了,都没等到晚上!

    柴爱花对此丝毫不意外。

    陈乔玉也是淡然处之。

    之后恰逢周末,镇子口的生意再创新高。

    除了原先镇子上另外几个区的人被吸引过来,其余十里八乡来镇上办事儿的,南来北往经过镇上转车的……全都过来了。

    还有不少孩子,早上赶不及绕路过来,下午放学后说什么都要呼朋唤友地过来,几个孩子你一分我一分地凑钱,买个烧饼,或者买份孜然烀土豆,你一口我一口地分着吃。

    枫桥镇的人都知道,镇子口这里有好几家卖小吃的。

    包子馒头烧饼面,土豆红薯烤玉米……全都有。

    尤其是烧饼跟孜然土豆的味道,简直太好了。

    又香又辣,味儿足得很!

    渐渐的,有人管这里叫小吃街了。

    枫桥镇小吃街的雏形,就在这里形成了。

    陈乔玉在摊子上捏着烧饼的面团,往里头裹馅儿。

    透过这人头攒动热闹嘈杂的景象,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后另外一个时空的夜市街。

    小吃街热热闹闹一直开到了年底。

    春节前,青杨他们放假了,镇上的学生都放假了,小吃街的生意更是空前的好。

    小吃街上的商家也从他们最开始的三家,发展成了七家。

    后面的四家来观摩打听过,知道老丁家跟聂嫂子家曾经和陈乔玉他们发生的事儿,也都心照不宣地跟起了规矩。

    每一家都不跟前面的人做一样的生意。

    当然也不是全都顺利的,中间也有人觉得,我就是要开,你们又不是啥领导,管得着我吗?

    就非要来撞撞南墙。

    但柴爱花也不简单,她最开始联合老丁家和聂嫂子家,后面也是来一家团结一家。

    一来这样会形成规矩,大家知道他们是最先来的,为人也和气,便也愿意打交道。

    这脸面上的关系过得去,就算柴爱花他们占据了最好的位置,地方还大,也没人做出抢位置的事儿来。

    有两天下雪下雨,老丁和聂嫂子都自觉在柴爱花的摊子两边摆着,给她留着位置,也提醒别人别瞎占。

    愣头青要来闯关,还没等在姚家村的陈乔玉他们收到消息呢,老丁跟聂嫂子他们几家先来的就把人给怼回去了。

    “先来后到的,你得讲规矩啊!”

    “咱们在这里一直做的好好的,你小子一来就闹事,到底是想做生意还是想打架啊?”

    这么收拾过两家之后,有一家灰溜溜地走了,另外一家道过歉,加入了。

    现在镇上的小吃街,就已经彻底成规模了。

    小芦沟村,余来富家的小鸡崽也养的不错。

    一家人精心喂着,半夜都是余来富跟余建国轮流守着。

    没有那种电力加热的设备,他们就按着陈乔玉的册子要求,弄了几个农村的那种土烘陶罐,放在鸡窝的四个角落。

    这种土烘陶罐矮矮胖胖的,一般是村里的老人用来烘手烘脚的。

    里面装的就是灶上的余烬,不烫,只维持在略略暖和的温度上,正好适合小鸡生长。:???

    就这么的,除了下冻雨和下大雪那两天死了两只小鸡,其余的都长得好好的。

    余来富还说呢:“我咋觉得乔玉抓来的这些鸡长得快些呢?快比别的鸡大一圈了。”

    陈乔玉当然不会告诉他们这些是畜牧站说的啥改良培育过无数代的品种,耐寒耐旱不易生病,下单率还高。

    反正,偷着乐就是了。

    一月里,青杨放假那天,陈乔玉穿着新棉衣新棉鞋,在学校门口接的人。

    青杨可高兴地出来了:“姐,我考了全班第十一名!”

第134章 枫桥镇小吃街雏形[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