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老宅通现代:七零村花的社畜日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1章 不懂生意经,就只能成为别人的垫脚石[2/2页]

    周姐耐心解释,陈乔玉不时追问,菜码好了,陈乔玉也恍然大悟了。

    “原来是这样。”

    她又学到了不少。

    在老家,大家都只能在供销社买必需品,还得凭票凭指标。

    供销社根本不需要做出什么吸引客户、保证流量的举动。

    但是现代做生意就不一样了,自由做生意了,也就会有很多家竞争对手。

    怎么保证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又能够维持店铺的客流量,就是需要用心思、下功夫的了。

    不然,即便手里有好东西,也未必就能卖得好。

    更有可能是成为更精明的商人的供货渠道罢了。

    陈乔玉越发觉得自己选择跟周姐合作真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周姐现在教她的,不出意外,等到她在老家开作坊建厂的时候,都能用得上。

    周姐让陈乔玉把红薯粉带给她看看:“菜干红薯粉这些商品并不具备稀缺性,主要是丰富一下咱们店铺的品类,让人一想到农副产品,就想到来我们这里看看。”

    周姐给陈乔玉打预防针:“所以这些东西的利润也不会很高,你要有心理准备。”

    陈乔玉点点头:“我知道的。”

    之前卖菜干的时候,她也去菜市场看过了,菜市场也有,无非就是原材料没有他们的好罢了。

    但是十块钱一斤的萝卜干梅菜干,二十块钱的茄子干花菜干,三十块钱的干豆角……比比皆是。

    所以周姐当时建议她收购菜干的价格尽量控制在八块钱,不然可能有亏本的风险。

    八块钱还是建立在萝卜干和梅干菜这些不挣钱的基础上,光是成本和人工、运输、铺租,就已经超过了这个价格。

    得靠着其他利润相对高的产品补回来。

    红薯粉更是了,菜市场就有几块钱一斤的,超市里的也并不贵。

    现代人虽然对“纯手工”的东西多几分兴趣,但也不是冤大头,不会为一个普通非稀缺商品支付成倍的溢价。

    不过,对陈乔玉来说,其实现代卖多少钱对她来说都可以,因为这是给老家的人创收的途径

    陈乔玉答应周姐:“我回去找那家人商量下,下次把红薯粉带过来。”

    “行”,周姐爽快答应了,“我也去调查一下市面上的手工红薯粉的价格和出路。”

    陈乔玉笑着点点头:“那就多谢周姐了。”

    时间临近傍晚,陈乔玉也没敢再耽搁,骑着小三轮赶紧去了批发市场。

第351章 不懂生意经,就只能成为别人的垫脚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