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困惑者的自救自问与自答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8章 中产陷阱[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所谓“中产陷阱”,实则是该群体在资本主义周期中的结构性困境:

    nbsp|nbsp**脆弱性来源**nbsp|nbsp**表现**nbsp|nbsp**案例**nbsp|

    nbsp||||

    nbsp|nbsp**收入依附性**nbsp|nbsp依赖薪资,易受裁员、产业变迁冲击nbsp|nbsp日本半导体业衰落导致工程师阶层没落nbsp|

    nbsp|nbsp**资产泡沫化**nbsp|nbsp房产/股票为主资产,价格波动直接侵蚀财富nbsp|nbsp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消灭20%中产财富nbsp|

    nbsp|nbsp**高杠杆消费**nbsp|nbsp为维持“中产生活方式”透支未来nbsp|nbsp上海家庭年入80万仍陷房贷、私立教育等支出困境nbsp|

    nbsp|nbsp**政策依赖性**nbsp|nbsp税收、福利、教育政策倾斜决定生存空间nbsp|nbsp欧美放松金融监管导致财富向上集中nbsp|

    nbsp一旦经济进入低增长周期(如日本“失去的30年”),中产便滑向“M型社会”:顶层财富膨胀,底层规模扩大,而中间层塌陷。这种脆弱性印证了马克思的判断——**缺乏生产资料控制权的中产,本质上仍是无产者**。

    nbspnbsp**四、中产阶级消亡的当代图景与意识形态幻象**

    nbsp1.nbsp**全球化下的阶级重构**

    nbspnbsp**发达国家**:产业外移、金融化导致中产萎缩,美国中产收入退回1996年水平,德国中产比例2000–2007年从62%降至54%;

    nbspnbsp**新兴国家**:短暂出现“中产崛起”(如印度、巴西),但其群体稳定性受制于全球资本波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2.nbsp**“中产”叙事的意识形态功能**

    nbsp资本主义通过三种话语消解阶级对立:

    nbspnbsp**文化资本论**:布迪厄等宣称知识取代资本成为新权力来源,掩盖知产者仍被资本雇佣的事实;

    nbspnbsp**阶级终结论**:利普塞特等声称“生活方式取代阶级认同”,却无视教育、医疗资源的阶级壁垒;

    nbspnbsp**消费主义幻象**:以学区房、奢侈品定义“中产身份”,将阶级矛盾转化为个人奋斗叙事。

    nbsp这些理论解构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将阶级问题转化为文化或技术问题。

    nbspnbsp**五、结论:中产阶级的幻象与阶级对立的本质**

    nbsp中产阶级的“存在”本质上是一种历史现象:它随经济高增长而膨胀,因危机而萎缩。其核心矛盾在于:

    nbspnbsp**表象上**:通过收入、消费或职业获得“中间身份”;

    nbspnbsp**本质上**:仍从属于资本劳动的对立结构——要么跌落为无产者,少数上升为资产者,但无法形成稳定阶级。

    nbsp你所说的“中产陷阱”,正是这种结构性脆弱的体现。所谓中产,不过是资本主义为延缓矛盾所制造的**安全阀**——它提供阶层流动的幻象,却无法改变财富向上聚集、风险向下转嫁的系统逻辑。当增长神话破灭,幻象便回归本质:**社会终将显露出有产者与无产者的根本分野**。未来社会的真正出路,不在“壮大中产”,而在于超越私有制逻辑,让生产资料支配权回归社会成员共有——唯此才能消解阶级对立本身。

    喜欢。

第78章 中产陷阱[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