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6章 文化繁荣,百家争鸣[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p;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问题也开始显现。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农民看到城市居民的富足生活,心生向往,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导致传统乡村结构松动;暴富的商人与普通百姓的贫富差距扩大,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面对这些新问题,朱雄英召集大臣们进行了深入讨论,寻求平衡发展之道。

    "变革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朱雄英在内阁会议上说,"我们要既高兴于成就,又冷静地面对问题。城乡差距、贫富分化、环境污染,这些都是发展中必然会遇到的挑战,关键是要未雨绸缪,及时调整政策。"

    王守仁建议:"可在农村推广小型工坊,发展手工业和加工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暴富商人的引导和规范,鼓励其回报社会;对污染企业严格监管,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朱雄英点头赞许:"守仁所言极是。治国如同行船,既要把舵有力,也要随机应变。我大明正处于大变革时期,唯有保持清醒头脑,才能驾驭这艘巨轮驶向光明的彼岸。"

    明仁宗十七年春,南京明德学堂大讲堂内座无虚席。着名哲学教授李衡正在发表他的新作《新格物论》,台下各界学者与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

    "格物之道,不仅在于读万卷书,更在于行万里路。知而不行是无本之知,行而不知是盲目之行。"李衡慷慨激昂地阐述着他的思想,"我们应当将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与西方的实证方法相结合,通过亲身实验来验证理论,以实践来检验真理。"

    这场演讲引发了巨大反响,学者们围绕"实验格物"的理念展开了热烈讨论。王守仁的学生徐阶站起来提问:"李教授,您所言实验格物与传统格物致知有何本质区别?"

    李衡微笑回答:"传统格物多依赖于对经典的研读与领悟,而实验格物则强调通过具体实验来检验理论。比如,我们不仅研读《农书》,还亲自种植不同作物,记录其生长情况,从而得出更准确的农业知识。这样的格物,既符合'知行合一'的精神,又具有西方科学的严谨性。"

    听众中,朱雄英微服在座,他对这场思想交锋极为满意。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碰撞与融合。"实验格物"学派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它将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科学方法有机结合,为大明的学术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离开讲堂后,朱雄英对随行的王守仁说:"守仁,你的'知行合一'如今已开枝散叶,结出新果。这种中西融合的学术思潮,正是我大明所需要的。"

    王守仁感慨道:"微臣不过提出些浅见,能得到如此发展,实乃时代所趋。如今天下学风开放,各种思想自由碰撞,正是学术繁荣之象。"

第156章 文化繁荣,百家争鸣[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