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二十章 位极人臣,莫过于此![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善长者,大明开国右相。

    对这个名字,秦枫并不陌生。

    不论前生今世,这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1314年,李善长出生于安徽定远,也就是现在这个时空的濠州城内,跟大明皇帝朱元璋,乃是老乡的关系。

    幼时的李善长,聪明好学,尤其是对法家学说,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小小年纪,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智慧。

    早在老朱还没有崛起的时候,李善长便已经独具慧眼,坚定地选择追随这个起于毫末的乱世将军。

    眼光之敏锐,可见一斑!

    人常说大明第一智囊乃是刘伯温,有未卜先知之能,被誉为是当代的诸葛。

    可是……就从职位高低就能看出来,李善长的能力之强,远在刘基之上。

    历史记载,据说朱元璋曾经对于“天下之乱何时平定”的事情,存有疑问,那时候或许就连未来的大明太祖,都看不清战争的迷雾,不知道未来的神州之归属。

    这时候,李善长用秦末战乱时,汉高祖刘邦的成长之道来举例,从历史的高度,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提醒朱元璋要知人善任,要对未来怀有信心。

    不管是大政方针,还是具体执行的细节,李善长都在那场争夺天下的战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徐达乃是大明开国的第一武将。

    那么李善长毫无疑问便是大明开国的第一文臣!

    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李善长就已经被封为右相国。

    他充分发挥了自己通晓典故、行事果决、善于辞令的多重优势,不论是起草文书、招贤纳士,还是后勤保障,安民保民,都做得一丝不苟,井井有条。

    那段时期,是朱元璋最艰难也是最重要的时期,正是因为有李善长在后方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才有了后来定鼎天下的大明王朝。

    李善长其人,做事用心,常常能够料事机先,从小处处理细节。

    比如攻克采石之后,他担心骄兵悍将会坑害百姓,就提前准备了榜文,严禁士兵违反军纪!

    太平城被攻下之后,军中秩序井然,秋毫无犯,这其中就有李善长的莫大功劳。

    后来,朱元璋名气越来越大,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前来投靠,李善长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帮朱元璋甄别人才、考察大明股肱班底的重任,总能以慧眼发掘人才,并将其放在最适合的位置上。

    因功勋卓著,有目共睹,李善长历任都事、参议、大都督府司马、参知政事、右相国、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被封为宣国公、韩国公……

    位极人臣,莫过于此!

    就这么说吧,只要李善长不想造反,这辈子绝对是已经到头了。

    然而在秦枫的记忆里,在另一个时空,李善长虽然也因为胡惟庸案受到牵连,未得善终,但却也活到了七十多岁,按照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这个年龄,哪怕是没能寿终正寝,也绝对算是高寿了。

    可是现在……

    在这个已经变了许多事情的平行时空中,胡惟庸早就不复存在。

    可是谁也没想到,已经退休赋闲在家的李善长,竟然搞出这样一件事来!

    晚节不保。

    这是真正的晚节不保!

    这场罪恶,已经持续了两年有余。

    若是放到了信息爆炸的那个时代,这么大的事情,别说两年,就算两天都难以遮掩!

    当然了,后世也有后世的保密手段,比如秦枫熟悉的那个小岛里的罪恶,也并非一开始就被揭露出来。

    由此观之,虽然两个时空有极大的差异,科技也发生了日新月异

第七百二十章 位极人臣,莫过于此![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