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身为反贼,没有金手指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64章 乾坤莫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水镜学堂的庭院里,弥漫着一种不同往日的沉寂。

    nbsp往日学子们辩论的清音、诵读的朗朗之声,此刻都消失了。

    nbsp只剩下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响,以及间或响起的、收拾书简行囊的窸窣声。

    nbsp司马徽与宋忠自襄阳归来后,神色平静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释然。

    nbsp他们并未多言,只是迅速召集了所有尚在学堂的学生。

    nbsp诸葛亮、庞统、徐庶、崔州平、石韬、孟建、刘廙、向朗……一张张年轻或沉稳的面孔齐聚一堂,目光都落在两位师长身上,空气中流淌着无声的疑问。

    nbsp司马徽环视众人,眼神深邃如古井,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nbsp“诸君,今日召集大家,只为一事告知。”

    nbsp“从今日起,水镜学堂……停止授课。”

    nbsp简单的几个字,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众人心中激起千层浪!

    nbsp停止授课?这传承学问、培养英才的圣地,竟要就此关闭?

    nbsp不待众人发问,司马徽继续说道。

    nbsp“天下大势,波谲云诡。尔等随我二人求学多年,胸中所学,腹内经纬,已非池中之物。是时候了。”

    nbsp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nbsp“你们是去是留,自行选择。或归隐田园,或游历四方,或……”

    nbsp“去追随你们心中向往的明主,去践行你们所学的‘治国平天下之道。各凭天意,各安前程。”

    nbsp没有慷慨激昂的勉励,没有语重心长的嘱托,只有平静的放手。

    nbsp这份平静之下,是师长对弟子们能力与抉择的最终信任,也是对这个纷乱时局最深刻的洞察。

    nbsp雏鹰,终究要离巢,去搏击属于自己的风云。

    nbsp诸葛亮上前一步,俊朗的脸上带着一丝凝重,清澈的眼眸直视司马徽。

    nbsp“先生,天下诸侯并起,英主不知凡几。学生愚钝,敢问先生……心中可有望我等效忠之人选?”

    nbsp这是所有人心底的疑问,师长的倾向,往往是指路的明灯。

    nbsp司马徽看着自己这位最得意的弟子,嘴角浮现一丝极淡、几乎难以察觉的笑意,那笑意中包含着洞察世事的了然与彻底的放空。

    nbsp“孔明啊孔明,你心中自有丘壑,乾坤朗朗,何须问我?”

    nbsp“路在脚下,明主在心,你们心中认定的路,便是水镜堂传承的路。”

    nbsp徐庶闻言,摸了摸自己微胖的肚子,脸上露出惯有的、带着几分疏懒又真诚的笑容。

    nbsp“嘿嘿,先生说得是,这出仕嘛,建功立业,也不急于一时。”

    nbsp“我得先回老家一趟,看看我老娘,她老人家身子骨也不知如何了。安顿好家中,再谈其他不迟!”

    nbsp孝道为先,这是徐庶的赤子之心。

    nbsp众人再无多言,一种离别的惆怅与对未来的茫然交织在心头。

    nbsp他们默默拱手,向两位师长行了最庄重的弟子礼,随后,便是收拾行囊的忙碌。

    nbsp一卷卷承载着智慧与心血的竹简被小心包裹,简单的衣物被打进行囊。

    nbsp往日书声琅琅的讲堂、辩论激烈的庭院、洒满月光的回廊,此刻只剩下空寂的回响。

    nbsp同窗好友之间,或有低声的告别,或有互道珍重,气氛凝重而克制。

    nbsp崔州平走到正在默默整理书案的诸葛亮身边,低声问道。

    nbsp“孔明,襄阳一晤,女帝……非庸主。然以你之才,莫非真欲去那西蜀,相助那位以仁义着称的刘皇叔?”

    nbsp按照异人们传开的那本三国志来说,似乎所有人都有某种命运的“轨迹”。

    nbsp诸葛亮停下动作,修长的手指拂过案几上冰冷的纹理。

    nbsp他抬起头,望向窗外萧瑟的庭院,清澈的眼眸中第一次流露出深沉的迷茫与复杂的感慨。

    nbsp“州平兄,若真如那三国志所言,我会追随刘皇叔,岂不是冥冥之中早有一双大手安排好了一切?我苦心求学,却成提线木偶?”

    nbsp“汉室倾颓,皇权旁落,天下板荡,刘皇叔以织席贩履之身,犹自高举匡扶汉室的大旗,其志可嘉,其情可悯。”

    nbsp忽然,他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困惑。

&nbs

第1464章 乾坤莫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