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签到刑警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武学一道规矩繁复,形意拳最高境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这对于那些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基础训练,较准确地掌握了形意拳基本动作规范的人来说,是一句必须领悟的至理名言。

    否则,再天资聪颖,也不过是个练家子,难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练形意拳有“一年打死人”的说法,虽然夸张,但也说明形意拳具有质朴、简练、实用的特点。

    所以,练形意拳的人,应善于把握体用结合的关系,把练和用紧密集合起来,体味形意拳“打人不露形,露形不为能”的拳理。

    练法,用外表的动作“形”,反映动作内涵的“意”,此时外表需要循规蹈矩,不能改变传承,要用一成不变的“静态”规矩反应内心的动态,不断升华意境;

    而用法,则靠千变万化的外形来体现内心“无我”这种恬淡的境界,必须要忘掉身心,以至于进入一种毫无畏惧的忘我状态。

    拿形意拳的练法和用法相比较,既有拳架结构的变化,也有动作多与少、幅度大与小、力道刚与柔的变化。

    就是同一个用法之间也有这种变化。动作虽然没了平时练的摸样,却处处透出了形意拳的味道。

    这对于平时怎么练就想怎么用的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用法和练法比较,要能够做到动作省减了,而意思仍然存在。

    这可以从“防即是打、打即是防”之间的顾盼、呼应、贯通之中去领会。

    这种“用法”表面看起来动作很简单,甚至只是一动而已。

    其实是一个非常注重节奏的、连贯起来的复杂动作,是动动交代的清清楚楚的能量组合,不是简单的一个动作。

    有人讲,形意拳用法必须带着它一定的形象。的确,形意拳有“五行”、“十二形”等明显区别与其他拳种的特色动作。

    但一用起来这些“形”,就如同书法中把正楷写成草书的关系一样,快的在似与不似之间,甚至快的认不出来。

    但心里清楚,用法的每一动都来源于平时练的形,是一种熟能生巧、融会贯通、随感而发的下意识动作。

    而真用到这些形时,内陆里早已养成要特别认真按要领去做的习惯。

    形意拳法理中贯穿着《易学》中“变化”的原理,是一种千变万化的拳学,单纯用一个统一的动作标准去学习、研究它,反而难以领会他的奥秘。

    形意拳古谱云“应战对敌,皆本诸身,而实所以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

    所以,历代形意传人非常重视在“步”上下功夫,积累了许多好的训练内容,总结了不少经验体会。

    其中,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就是用一点睛之笔,描述了形意拳“步”的特点,成为研习形意拳理法的一句名言。

    练形意拳讲究浑身要“一动而无不动”,即“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

    就此而言,“步”除了确保五官百骸动态下的身体稳定,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完成“站位”。

    在这种状态下,“步”实际上是靠“暗腿”的作用成为了实施攻防基础。所以,“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腿蹬。

    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这句拳谚的含金量非常高。

    通过“踩”、“蹬”、“夺”三个字,阐示了一种神手也难防的绝技——暗腿。

    “踩”是讲脚落地时要实,“如踩毒虫”;“蹬”是讲后腿的暗劲,是身体“起无形,落无踪”的主要动力;

    “夺”是讲“起是去,落是打”一霎那间“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的要求和效果。

    形意拳的腿法不复杂、不夸张、忌讳花法。

    所以有些人在没领会形意拳暗腿功夫的情况下,往往认为形意拳腿上没东西可学。

    因此,搞懂这句拳谚,就找到进入形意拳“脚打七分手打三”的门径了。

    记得年轻时打篮球比赛,部队一位领导在场外看我争抢球时,说“小吕真傻”。

    我当时认为自己是团部篮球骨干,技术还可以,傻什么?

    后来我学了形意拳,再打球,就不知不觉喜欢用占位法取得抢球的优势,还学会了“合理冲撞”,才明白了原来我为什么傻了。

    形意拳的步法中最常见的是前蹚后连,一步一锤。即后脚蹬暗劲尽力催前脚,前脚尽力前蹚。

    前脚落地后,后脚做连步跟进,呈前脚占四成、后脚占六成劲的形意拳的四六步、虚实步,即回归三体式。

    “消息全凭后腿蹬”就是此前蹚后连步法的功诀。

    这种前蹚后连步法从脚步转换到身体定位,是体现形意拳“打人如亲嘴”、“打人如薅草”基本风格的诀窍。

    静观形意拳擂台赛上的一些选手缺乏功力和风格,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掌握这种前蹚后连步法的功夫。

    抢敌中位也是讲形意拳的步打。后脚要蹬出暗劲把前脚催出去。

    催不出前脚,全身皆空。后脚一蹬,前脚一趟,内外五行俱动,四梢一齐,六合归一,形成展身而起,束身而落,“束展二字一命亡”。

    形意拳与人交手最注重脚踏中门,但这种前蹚后连步法腿上的暗劲也同样适用于进退、纵横、高低、反侧等身法,所谓出入不空。

    例如后退时,绝不空回,要“回手如钩杆”般搭在对手身上,前脚发暗劲,浑身向后一抖一扯,情况会如何?

    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纠正练形意拳常见的一些痼癖动作,如脚不蹬劲,脚不是蹚出去而是迈出去。

    脚落地时既无力道,腿也无弹性,形不成“打法定要先上身,脚手齐到方为真”的形意劲。

    (本章完)

武学一道规矩繁复,形意拳最高境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