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当年打死人,三两年就应该少遇敌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心而动。
心意一动,斯拳乃作。是为心意拳。
早上起来,来到场儿上,先是略微打扫一番,再稍微活动一番,练一遍软十盘,将全身的筋骨关节撑开。
身体微热之后,面向东方,蹲练猴桩。
站在那里,双腿并立,双臂自然下垂,舌往上卷。
一搭雀桥,呼吸之间,意念日月之辉光由顶门照入,脑中一片玉明,浑身四肢百骸之气,都往丹田中敛收。
等平心静气之后,双肩就向前合,这在戴家心意拳里,叫包肩。
双肩尽力前合,双手背就在腹前靠在一起,然后双手臂往上,双肘紧贴自己的肋部,往两边屈起。
双手手背相贴,慢慢地从丹田往上经过心口,直到咽喉之后,再从下颌顺嘴吧往前。
双手掌翻转朝前,掌心朝上如托盘盛物一般,然后就往下降。
随着手臂下降,身体就仰头、裹臀送胯,膝盖就自然弯曲,丹田小腹上翻,骨盆小腹如同一个锅子,将丹田盛在腹中。
这样,随身体下蹲,双手掌心就翻向前面,手背贴在自己膝盖上方。
此时,头虽然仰起,看眼睛却向前看。
这时整个身体,有头颈、腰胯、膝盖三处弯曲,呈现出龙身三折之势。
一身三折,收臀弓腰实腹地包天,此为天地翻。
而颌尖、膝尖和脚尖相对于一线,此为三尖相照。
在蹲体束身天地翻的时候,要先从尾闾卷起,先是尾巴骨,再是第一节脊椎,然后第二节,这样一直向上。
随着身体束蹲,一节节拉扯,直到颈项之处自然被拉弯,让人的头面自然朝天。
此时在感觉上,丹田处要像一个发条的绕轴,腿胯和大脊。
分别就像是绕轴上的两根发条,紧紧地缠在绕轴上,随着一呼一吸,要有愈来愈紧的念头。
这时,身体要尽量往后仰坐,直到脚上五指本能地趴住地为止。
这是猴桩中的束势。就这样静静地呼吸一阵,直到人感觉有些累时,就开始展势!
先是臀尾惊挺,一条大脊就随着惊尾闾的运作,从前弓转向反弯。
此时丹田之气息,要一分为二,上冲下塌。
上冲的要翻裆过背,气贴背走,顺着大脊节节向上。
下塌的要翻腰过腹,丹田里,顺着腹直肌的位置,沿腹球滚动,往下冲压,然后顺两腿直冲地下。
随着这个动作,身体直起,头悬颈竖,双肘贴肋回拉,将手掌由掌心向前,翻转为掌心朝里,拍向丹田。
与此同时,四梢齐惊,发欲冲冠、舌欲摧齿、齿俗断金,指甲足甲欲透骨而出。
同时,气冲穴窍,涤荡身心,气冲牛斗,不由地发出一声“噫!”来。
猴桩用祁县的土话来说,叫蹲猴猴。
因为从外形来说,猴桩仰面、包肩、裹臀、顶胯,小腹上翻,仅从外表看,就像是一只仰面望月的猴子。
这个是外形,猴桩中,主要还是气机运行。
而气机的运行,则主要来自于内外天地翻。
内外天地翻主要表现在头、腹、足的外形上,头仰颌朝天,腹仰丹田朝天,足仰脚尖朝天。
这是外在的形状,内在的,则是丹田的气机。
整个腹部,以丹田、命门和会阴三点,形成一个三角形,翻丹田时,这三点要保持身体直立时的位置,不能缩腹。
在经过无数次翻转之后,渐渐地会在身体里找到一个似乎存在而其实不存在的轴。
当出现这个轴的感觉时,就会让腹部的翻转变得协调、自然。
这样就算完成了第一步的功夫。到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练闸气。
具体的作法,就是在猴桩的束势中,将一口气吸入丹田中,随着吸气,将腿胯和脊柱这两根伸入丹田中心的发条拧得更紧。
然后呼气时,这两根拧紧的发条,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更进一步紧起来。
在紧的过程中,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都要有将部分丹田存纳的气机,分散于四肢梢节、以及背部脊柱上的意识。
而在一次呼吸之后,还不放松丹田,而且要在第二次呼吸中,进一步将气纳入丹田,使丹田更加鼓涨起来。
但在呼气时,丹田照样不能放松,重复第一次呼吸的动作。
闸气就是这样一口一口地闸,最开始可能闸两三口气小腹就撑不住了,闸不住时,就要展身。
展身时,就要由内外天地翻的束势,回复到正常的状态。
起身时,丹田中闸好的气,要像以前没有闸气时一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上冲,另一部分下塌。
身形束展,气走开合,就是猴桩。
而这中间要注意的是,开始练猴桩闸气时,不能强练,因为戴家拳就是讲一个灵字。
灵劲上身天地翻!如果强练,则身僵气孥,不仅不能长灵劲,反而会因孥气伤身。
当闸气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丹田气足,小腹会膨起,对气机的感应和控制能力加强。
这时候就可以将翻丹田当做日常生活中,行走坐卧的一部分,练丹田存气用气的习惯和持久性。
形意拳当年打死人,三两年就应该少遇敌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