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签到刑警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形意拳是中年人的不二选择[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  打人要做到“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

    只有这样的拳,才可以做到“打人如拔草”的效果。

    形意拳是以拳助道

    形意拳要求思想上做到脚跟外扭、膝盖内扣、大腿根里裹、坐胯顶悬、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很多人知道这么练,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练。

    其实这样做就是奔着脊椎骨去的,或者说冲着尾椎骨去的。下三路做到了尾椎骨就撅起来了,全身做到了脊椎骨就活了。

    形意拳练的就是脊椎骨这条大龙。

    想想太极拳也一样,转来转去都是在晃这条大龙。

    练完了溜达也是如此,带着这个意思,撅尾椎骨,晃脊椎骨,从脚跟把意思连到手上连到全身,就是个整劲。

    脊椎骨是发动机,尾椎骨是开关,胳臂腿是发动机连着的四个轱辘。

    练的时候从根到梢,把劲练整,所以要慢,慢才出功夫。打得时候梢引根随,讲究一个快!

    尚云祥说李仲轩练得不整,告诉他练根节,以根推梢,慢慢出功夫。

    打是梢节先出,身子追上梢节,讲究的是身法。

    练与打强调的都是一个整劲,没有整劲就练错了。

    然后以五行拳为体强健五脏练出功能,把筋膜练齐,通过雷声接引整合到一块,就都齐了。

    老师傅们晚年站桩打坐,因为身上有了,守住内功就行了。

    拳道一体的就是内家拳。形意拳是以拳助道。

    当然,如果你由道入拳,则进步神速,因为拳与道是一个东西。

    但是多数的朋友谈不上修道悟道,都是从学拳架子开始,就有个练对还是练错的问题。

    如何检验?是不是身体越练越健康?气度越练越宽宏?道德越来越高尚?越来越年轻?

    有朋友问,怎么自己练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感觉到腰能立起来?更别说后面的真阳发动了。

    我想,可能是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脊柱正直。

    脊柱是炼精化气的关键,内家拳要求头顶悬、坐胯、脊柱正直。

    这是一整套的东西,但是你没练出来就不会有体会,很容易就忽略过去了。

    形意拳对脊柱的要求更是几乎苛刻,没这个东西不光是出不来功夫,还容易把自己练出毛病来。

    其实站桩是矫正姿态的重要手段,为什么说拳在桩里?

    站得直溜溜的神意练拳,化了脑子就好办了。

    所以,无论站桩还是行拳,还没达到所谓化了脑子这个境界的,要时刻关注这自己的脊柱,从头顶到海底始终是一条直线(特殊姿势除外)。

    其实这里头有个内功修炼的不传之秘,头顶和海底是人很重要的两个地方,脊柱在她们中间,连着全部神经。

    这一整套人体生命的功能系统就像发动机一样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

    尾椎骨上头有一块,肾气足就立起来了。你要是肾虚,自然就驼腰。

    所以啊,年轻人没腰的有的是。你的腰立起来了,下一步就是两肾如汤煮、两耳似火烧,丹田里有了东西了。

    这时候你就觉得自己身体里有了真东西,只要你善自珍重,这个本事会越来越大。

    体现在力量上,想用的时候那是千钧之重。

    站桩呢,要往舒服里头去站,而且只要你站对了,就会越来越舒服。

    比如之前说的腰板挺起来了,两肾如汤煮、两耳似火烧。

    然后就是前胸后背后脑连在一起如沐春风,好像泡在热水澡里似的那么惬意。

    老爷们肾功能这时候就厉害了,身上精力旺盛,这时候就要登堂入室了。

    到了这个程度很多人世间的享受你都没兴趣了,因为哪个也比不过你身体里的乐趣大。

    这时除了站桩、打拳,没事时候可以打打坐,效果和站桩时一样的。

    很多人的智慧将得到开发,对武术、对人生的看法会改变,思维越来越深邃,欲望越来越平淡,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很多以前看不明白的事如今都了若掌中。

    这就是道家的所谓修命了。

    因为人思想性格上的大多数毛病都由身体上的疾病而来,你的身体修好了,思想健康了,智慧开发了,就可以悟道了。

    如果在这个时候你悟了,也即所谓性命双修。再往更高层次的形而上道体修炼,你就知道怎么办了。

    说句闲话,无论身体上多少变化,乃至出了功能,都非究竟,不可执迷。

    如果此生机缘不够未能悟道,只是往这拳道一体的路上坚定走去,你会达到世间法的最高境界。

    自然,这个世间法的所得部分由你先天命运所定,部分地会因为你暗积阴德而增加,因为在这之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之士。

    所谓厚德载物,必然会有福报。

    你的人生会越来越顺畅和自信,最终健康高寿自主而去。

    (本章完)

形意拳是中年人的不二选择[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