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线情怀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章 政工1参与建设[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 与会的同志们纷纷点头,对军代表彭大军的意见表示赞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想法,也提出了不少适合建设活动场地的位置。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最后会议决定由袁国岭牵头,具体落实这件事。

    袁国岭接到任务后,辗转反侧想了一整晚。

    第二天一上班,他就来到王国庆办公室,又叫来了贾飞龙和候焕东,一起研究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场所的事儿。

    贾飞龙昨天参加了会议,率先发言:

    “昨天开会我就说过我支持,开完会后我回家和邻居们聊了聊,大家也都非常支持。同志们普遍认为开展群众文体活动,能够坚定革命群众的革命立场,有利于贯彻文化大革命的路线方针,建设革命活动场所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

    候焕东接着说:“会后我去保卫科找了小温,小温同志听了之后特别高兴。他说厂领导就是有水平,看问题透彻,他们可期待了。不过谈到活动场所具体建在哪儿,他也说不上来,毕竟前一阵他找练武的地方就费了好大劲。”

    袁国岭把目光投向王国庆,心里想着老同志肯定有办法。

    等大家都说完了,王国庆缓缓开口:“开完会,我也琢磨了好久,还找高丰收和他岳父,听了听他们的意见,高丰收建议把场地建在平顶山下大汉沟口。”

    “那地方不是乱石岗吗?哪有地啊?”有人提出疑问。

    “有地,把石头清理了不就是地了吗!”王国庆胸有成竹地回答。

    袁国岭点上一支烟,沉思片刻后说道:“哎!主席讲得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说清了就行,可我得看到测绘数据,没数据不好拍板啊。”

    王国庆说:“数据有,我为啥提这个地方呢,因为建厂初期测绘过。”

    “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当时你们提过,是不是女儿河东岸那片地方?”

    “对,就是那儿!当年测绘主要是想在那里建设工房,但当时省三线指挥部主要领导考虑那几座山太矮,不利于靠山隐蔽,就放弃了。”

    “对对,你说得没错。但当时测绘的具体情况,好像你们没细说,到底啥情况啊?”

    “是这样的,总体来说女儿河东这几条沟的特点是,东偏北,西偏南,也就是说沟里向北偏,沟口向南偏。还有个特点是沟口宽,沟里窄。每条沟靠阴坡山下都有条河,河有大有小。矿洞沟那条河最大,它冲下来的乱石岗从平顶后山到大汉沟河边有600多米长,200多米宽,我们研究了,那里可以建个活动广场。”

    候焕东又问:“考察过了吗?要是石头有根,是不是得用炸药啊?”

    “不用,考察过了。据当地老年人讲,乱石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清末到1932年左右,日本人探矿挖矿破坏了这一带山体,经过多次山洪、泥石流,把山石冲到河边形成的,石头没有根。”

    袁国岭听完,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便要求出图,把任务交给了王国庆。

    王国庆带着高丰收来到现场再次测绘,测绘完后画了一张图,做了预算,还提出了新的建议。

    袁国岭得知他们出图并且有了新的建设思路,便让他们来办公室开会。

    袁国岭的办公室十分简陋,一张老旧的办公桌,一把同样老旧的办公椅,办公椅的一条腿是断的,用两根木条夹着断腿,再用钉子钉上,外面还用铁丝紧紧地绑着。

    墙上钉着两个用木条做成的挂物架,一个挂着工衣,另一个挂着文件本。墙角用木板和砖头搭了个资料架,架子上放满了各种书本。

    王国庆将图平整地放在办公桌上,袁国岭站在椅子旁,候焕东和贾飞龙围在桌子边,高丰收则静静地站在王国庆身后,一场关于群众体育活动场所建设的讨论即将再次展开。

第18章 政工1参与建设[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