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集:神秘古籍现世[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七章nbsp青铜篆文里的时空残章

    nbsp咸阳宫西侧的藏书阁在连绵细雨中迎来了修缮的第三日。陈渊踩着潮湿的木梯登上二楼,霉味混着新劈的松香扑面而来。自上周工匠在西北角墙体发现暗格以来,他便隐隐觉得这处被蛛网封存的角落,藏着比竹简更沉甸的秘密。

    nbsp34;大人,这是最后一箱残卷。34;侍从抱来个包着油布的木箱,铜锁扣上还凝着百年铜绿。陈渊用系统扫描器贴近锁芯,蓝光闪过的瞬间,锁簧发出细微的34;咔嗒34;声——这频率竟与现代电子锁的脉冲信号惊人相似。

    nbsp木箱开启的刹那,泛黄的绢帛卷边处,一枚锈迹斑斑的青铜片滑落。陈渊拾起时,指尖触到凹凸的纹路——那是某种二进制代码的古老变体。系统AI的提示音突然在耳畔炸响:34;检测到类量子加密协议,建议立即启动深度解析程序。34;

    nbsp一、残卷里的量子涟漪

    nbsp当第一幅帛画在实验室展开时,整个工作台的全息投影突然泛起雪花。陈渊盯着画面中扭曲的日晷图,那些本该指向十二时辰的刻度线,竟组成了莫比乌斯环的形态。系统扫描结果显示,绢帛纤维里嵌入了纳米级的晶体阵列,其排列方式与现代量子存储器如出一辙。

    nbsp34;这是...时空坐标?34;助理李斯指着帛画边缘的星图,二十八星宿的位置与战国时期截然不同,却吻合公元前一万年的天球投影。更惊人的是,星图中央用朱砂标注的亮点,经系统比对,正是现代中科院发现的34;时空褶皱区34;——那个被推测为连接不同维度的引力异常点。

    nbsp深夜的实验室里,陈渊独自破译着青铜片上的铭文。当系统将篆文转译成简体字时,他的后颈骤然泛起冷汗:34;...昔者燧人氏铸天纲,以量子之链锁九野,然共工触不周,链断而涟漪起;这段被焚毁的上古记载里,34;量子之链34;的写法与系统核心程序的底层架构完全一致。

    nbsp二、都江堰下的文明回响

    nbsp暴雨突至的夜晚,陈渊带着青铜片来到都江堰。当他将碎片贴近水闸的青石基座时,奇迹发生了——水面上浮现出与帛画相同的莫比乌斯纹路,而水位标尺的刻度,竟与系统里的时空波动指数完美重合。

    nbsp34;大人,您看这个!34;负责维护核电站的工匠递来一块从河床捞出的玉琮。琮体上雕刻的云雷纹,在紫外线照射下显露出第二层图案:那是类似核电站冷却系统的循环管道。陈渊突然想起古籍里34;鲧窃息壤以堙洪水34;的传说,或许所谓34;息壤34;,正是上古文明用于控制量子能量的稳定装置。

    nbsp更震撼的发现来自地下溶洞。当勘探队用系统雷达扫描时,竟在岷江底三十米处,发现了呈蜂巢状排列的金属结构。三维建模显示,这是座直径五百米的圆形建筑,其顶部的穹顶结构,与现代粒子对撞机的真空腔惊人相似。系统AI给出推测:34;该构造可能用于产生可控时空涟漪,建造时间早于夏朝。34;

    nbsp三、文明轮回的残酷等式

    nbsp随着解析深入,一个残酷的规律逐渐清晰:每当人类文明接近量子科技突破时,时空涟漪便会加剧。帛画中描绘的34;十日凌空34;,很可能是上古文明核战争的场景;而34;大禹治水34;的本质,或许是修复破裂的时空屏障。

    nbsp陈渊在笔记里写下公式:文明进步指数(C)×科技突破速度(V)=时空稳定阈值(T)。当CV超过T时,涟漪效应会引发维度坍塌——这正是系统不断清理现代物品的根本原因。而他此刻推进的工业化,正以指数级提升C值,一旦突破阈值...

    nb

第74集:神秘古籍现世[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