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1章 化心与化世[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nbsp这或许就是佛教历经两千五百年而不衰的原因——它不是靠空谈,而是靠实实在在的修行方法和传承体系。

    nbsp你说的是为自己辩解的话,我现在是问你,如果佛教徒因为慈悲产生恶业会得到什么恶果?

    nbspnbsp慈悲的业果

    nbsp独孤伽罗的问题如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佛教修行中最微妙而关键的难题。她的目光如炬,不容任何含糊其辞。

    nbsp顾十七站在藏经阁的廊下,面容在月色中显得格外肃穆。他深知这个问题关乎修行者的根本责任,不容丝毫轻忽。

    nbsp“姑娘此问,直指修行核心。”他的声音沉重而清晰,“若佛教徒因无智慧的慈悲造作恶业,必将承受相应的果报,无可推诿。”

    nbsp独孤伽罗目光锐利:“说具体些。”

    nbsp顾十七缓缓道:“佛教讲业果,重在看发心、看行为、看结果。若发心虽善,但因愚痴导致恶果,仍需承担相应责任。”

    nbsp他举例说明:“譬如有人见杀生残忍,发起慈悲心要放生,却盲目放生外来物种,导致本地生态破坏。这个人的发心是慈悲的,但因无智慧,造成了实际伤害。他既种下了慈悲的善因,也种下了破坏的恶因。”

    nbsp月光下,他的面容显得格外凝重:“业果如镜,如实映照一切,不会因为你有‘慈悲的标签就网开一面。”

    nbsp独孤伽罗追问:“那这样的佛教徒会得什么果报?”

    nbsp“首先,他必须承受所作恶业带来的直接果报。”顾十七语气坚定,“比如那个盲目放生者,可能要承受生态破坏后带来的种种不便和苦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其次,”他继续道,“他要承受‘误用慈悲的特殊果报——可能是对佛法信心的退失,可能是修行道路上的障碍,也可能是来世虽得慈悲心却缺乏智慧的果报。”

    nbsp远处传来一阵风声,仿佛是无常的叹息。

    nbsp顾十七进一步解释:“最可怕的是,这种无智慧的慈悲往往打着‘善的旗号,让人难以察觉其过患,从而在‘我行善的自我陶醉中不断造业。”

    nbsp独孤伽罗目光闪烁:“既然如此,佛教为何还要强调慈悲?”

    nbsp“因为不能因噎废食。”顾十七回应道,“正因无智慧的慈悲可能造业,佛教才更加强调智慧的重要性。佛教徒必须通过闻思修,努力培养能够正确运用慈悲的智慧。”

    nbsp他指向藏经阁内那些苦读的僧侣:“他们为何深夜不寐?正是在寻求慈悲与智慧的平衡之道,避免因愚痴而误用慈悲。”

    nbsp夜色更深,星河更明。

    nbsp顾十七最后道:“姑娘,佛教不是完美的,佛教徒更不是完美的。但我们承认业果的公正性——即使是以慈悲之名造作的恶业,也必然承受果报。这种深刻的自我反省和负责精神,或许正是佛教的可贵之处。”

    nbsp月光下,独孤伽罗默然良久。她终于明白,佛教对业果的认识如此深刻,以至于连“慈悲”这块金字招牌都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

    nbsp这种彻底的负责精神,反而让她对佛教生起了一丝敬意。

    nbsp我曾经也很坚信。善良慈悲的力量。但是很显然我们现实世界里,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善良慈悲的。那么请问,对待恶人,一味的慈悲,有用吗?

    喜欢。

第661章 化心与化世[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