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先臭了他们的名声[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些天,东林们为营救王之采四处奔走,屡上奏疏。
nbsp但雪片一般的奏疏只要到了乾清宫,就如同泥牛入海,看不见丝毫波澜。
nbsp朱由校也知道东林党要闹,这几天干脆就待在南海子不回来了,任是谁,总不能跑这儿来放肆吧。
nbsp况且,南海子还有兵士把守,没自己的圣谕,他们也进不来。
nbsp这天,魏忠贤手里拿着王之采的“供词”,恶狠狠地笑了,这一次,是咱老魏赢了。
nbsp咱老魏赢了,也就是紫禁城里的圣上赢了。
nbsp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nbsp王之采被魏忠贤重型拷昏,强行画押,得知这个结果的朱由校,并没有什么恼怒之情,反倒是高兴的很。
nbsp朱由校也知道,魏忠贤是拿自己的名头赢了一阵。
nbsp这整件事情,从缇骑到宁夏抓人开始,魏忠贤一直就是打着皇帝要重审的旗号。
nbsp可任谁都知道,这事儿是他老魏忽悠的,天子是圣明的。
nbsp魏忠贤也明白,所谓“阉党”的王牌不是什么东厂、锦衣卫,是装糊涂被“利用”的皇帝。
nbsp皇帝幕后看戏,自己出来背锅,多简单的事儿!
nbsp实际上,魏忠贤也知道,无论自己怎么闹,最大的赢家永远是朱由校。
nbsp经过这次拷问王之采,东林党在朝中的威望必会大打折扣,魏忠贤手里也就有了一张王牌。
nbsp再让番子们把王之采当年结党故意审错梃击案的消息往外这么一放,事情可就朝着有意思的方向发展了。
nbsp击败东林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臭了他们的名声!
nbsp参与营救的都察院御史高攀龙,大理寺少卿惠世扬还有刑科给事中解学龙三人,清流名声都会因此受损。
nbsp他们三个本来为了营救王之采还活跃的很,发现皇帝根本不管,自己多方运营,也没什么鸟用。
nbsp现在干脆放弃王之采,连家门都不出了。
nbsp就连客人也不见,说是丢不起那个人!
nbsp其余党派见此,相继归附到魏忠贤下属的“阉党”名下,渐渐拧在一起。
nbsp更重要的是,经过审问王之采一事,士子们在民间的声望降低了很多,反倒是番子的话可信度上来了。
nbsp行刺皇帝的事儿都干的出来,还谈什么经世致用?
nbsp纯属扯淡!
nbsp......
nbsp正月十五,大明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上元节,终于到了。
nbsp这天一大早,英国公张维贤身着甲胄,伫立在承天门城楼上,勇卫营军士也开出承天门,严阵以待。
nbsp随着城楼上钟声敲响,厚重的承天门被缓慢打开,无数百姓蜂拥而入,争相跑进皇城。
nbsp百姓入皇城,这是有说法的,还要追溯到永乐七年去。
nbsp那个时候,大明盛世,万国来朝。
nbsp朱棣于上元节期间举办大型灯会,开放皇城,下诏:“听臣民赴承天门观鳌山三日”。
nbsp当是时,诸国使节与南京百姓同观鳌山,盛况空前。
nbsp自此,上元节期间,大内开市,宫廷举办鳌山灯会,这个不成文的规矩便是形成。
nbsp鳌山灯会寓意着大明君臣与百姓同乐,堪称明朝版的“春晚”。
nbsp通常,自上一年的十二月起,宫廷十二监六局就在开始准备。
nbsp宫娥、太监们每日忙碌,把各种设计独特的“奇花”“火炮”层层叠积起来,传闻会堆积至十三层数丈高。
nbsp昨夜时,宫人将两张四方桌双拼起来,以木漆高架起一座浮屠果山。
nbsp浮屠果山上,桌椅以小碟添案,渐次点缀小块甜糕,酒肴灯具,一应俱全,为皇帝及妃嫔列席之处。
nbsp此时,朱由校一步步走上果山,坐北朝南,落座于北面首座,刘太妃则列席于南,各宫的选侍淑女挨次而坐。
nbsp待百姓涌入,无数大汉将军及锦衣卫环果山而列,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各一一上前行礼,鞠躬,送酒。
nbsp朱由校当着前来参观灯会百姓的面,举起手中菊花酒说道:
nbsp“见尔等承欢膝下,朕不胜欣喜,官民之礼虽不可废,然礼亦生于情,正月未出,仍是年节,礼既行毕,尔等自不必拘束。”
nbsp说着,朱由校又向一旁,将魏忠贤及内阁首辅叶向高的手牵到一起,说道:“尔等为朕肱骨之臣,唇齿相依,自要互相扶助,以申令德。”
nbsp场面越是隆重,叶向高心里也就难受。
第31章 先臭了他们的名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