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巡抚之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巡抚辽东。
nbsp在东林党人看来,苏州之事比起辽东巡抚花落谁家,还要再往后稍稍。
nbsp其实,刘一燝不怎么知兵,但比起熊廷弼和洪承畴的固守之策,他的内心显然更中意另外一个人关于“全面反击”的策论。
nbsp这个人,便是东林党人中鼎鼎大名的王化贞。
nbsp王化贞,师从今首辅叶向高,东林党重要成员,万历四十一年进士,由户部主事转右参议。
nbsp眼下,正以右参议衔,分兵驻守在广宁。
nbsp东林党人已经把叶向高推到首辅的位子上来,但并不会满足于此,很快就盯上了辽东这块是非之地。
nbsp辽东经略已经是出身楚党的熊廷弼,而朱由校在熊廷弼去留一事上态度强硬,东林党人只得徐徐图之。
nbsp在他们看来,辽东经略问题上已经先失一城,巡抚一职,必须要由信得过的东林党人接手。
nbsp圣谕下去的第二天,朱由校就接到两份奏疏,当即是冷笑不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历史上经抚不和,导致努尔哈赤趁虚而入,连破辽阳、沈阳两大重镇怎么来的?
nbsp东林党看事情,一直都是从党争的角度去看。
nbsp他们只知道熊廷弼是楚党,王化贞是叶向高的得意弟子,无论有没有真能力,也要把他推到巡抚的位子上去。
nbsp朱由校深呼几口气,冷静下来再去看这两份奏疏。
nbsp第一份,是右参议王化贞所上,请求在一片石、三岔口等处增兵建城。
nbsp单单就此时大明、蒙古、后金的情况来看,这个建议倒是颇有见地,朱由校决定准了。
nbsp第二份,是内阁大学士刘一燝的,朱由校直接扔了第一张,去看关键部分。
nbsp“定倾戡乱,全在人才,今羣贤毕集,诸保全封疆,剪灭逆酋之计,固以犁然毕具。”
nbsp“而今条议凿凿,是在庙堂上专委任重事权。当以右参议王化贞任抚臣,请必应,应必速,辽事尚可办。”
nbsp朱由校将刘一燝的奏疏留中,但紧接着第二天,兵部尚书张鸣鹤的奏疏就来了。
nbsp在奏疏中,张鸣鹤对熊廷弼如今固守不前的战策大为鄙弃,说:
nbsp“广宁所处辽河平原,土壤肥沃,我方可屯田于此,解决粮草之需,再以广宁为依托,复辽指日可待。若一味言守,无异于据猛虎于一隅。”
nbsp瞧瞧,张鸣鹤这话里先将复辽二字说的轻描淡写,再把熊廷弼贬的一文不值。
nbsp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什么军事上的专家!
nbsp朱由校冷笑几声,继续留中。
nbsp再过几日,熊廷弼听闻自己又遭人弹劾,火急火燎的辩白奏疏被快马送到京师。
nbsp在熊廷弼的奏疏中,再次提及王化贞、张鸣鹤等人于辽地的屯田之策断不可行。
nbsp他还强调,以如今辽东的情况来看,仅仅守住辽沈等地就已经力不从心。
nbsp近几日后金正磨刀霍霍,一旦卷土重来,辽民或逃或亡,苦心屯田,终不免是代人做了嫁衣。
nbsp洪承畴是个聪明的,知道这时候需要选边站。
nbsp熊廷弼的奏疏到了几日,他的奏疏才是姗姗来迟。
nbsp在奏疏中,洪承畴没有和张鸣鹤、熊廷弼等人那样言辞过激,只是轻描淡写的说王化贞的屯田之策绝不可行,表示支持熊廷弼的固守之策。
nbsp看完了这些,朱由校淡然一笑。
nbsp洪承畴算是通过了这个考验,若他上任,历史上的经抚不和,也就不会再出现了。
nbsp正主全到了,也是时候表示自己是什么态度了。
nbsp朱由校将内阁四位阁臣及张鸣鹤、顾秉谦等人全叫到面前,正色说道:
nbsp“当日,朕要留熊廷弼在辽东,群臣皆要朕将他革职、问罪。如今辽东好不容易再有起色,尔等就急于做出这等卸磨杀驴之事。”
nbsp“君子六艺,怕是已被你们踩在脚下了吧!”
nbsp见众人面面相觑,朱由校冷哼一声,继续说道:
nbsp“朕姑且信这顾秉谦一回。朕意已决,以洪承畴巡抚辽东,举国之力,固守辽东,以御逆虏兵戈。”
nbsp“如有再议,朕,定不轻饶!”
喜欢。
第47章 巡抚之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