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7章 西南治夷之问[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此乃天降嘉祥,乃我朝此后、钱源不竭之征也!”

    nbsp朱由校听了这话,很是为老魏审视圣意的本领惊叹几分,也极为配合,眼中一亮,和悦不少。

    nbsp他靠在躺椅上,深叹道:

    nbsp“回京一月,比朕亲征数月的事更多,忠贤哪,朕好累…”

    nbsp魏忠贤稍稍一愣,旋即屏退了众人,笑道:

    nbsp“陛下放心,奴婢在这给您分忧,什么屎盆子,他们往我身上扣就行。”

    nbsp忽地,朱由校一时兴起,道:

    nbsp“忠贤,你去安排安排,南海子那边朕许久没去了,明日就去一趟!”

    nbsp“备好弓马,还用亲征时的战马。”

    nbsp魏忠贤不和东林党一样,皇帝要做什么,他只管听命照办,当即应了一声,悄悄退去。

    nbsp因皇后张嫣的肚子愈发显隆,朱由校今夜去了西六宫之一的永寿宫。

    nbsp南京鹰扬卫段氏,上回选三后被册为纯妃,也是五千人中选出来,水灵灵的美人儿一个。

    nbsp久未沾雨露,忽逢驾幸,纯妃惊喜不已,紧张的梳妆、沐浴完毕,便以最好的姿态,将皇帝迎入宫内。

    nbsp当晚,春宵一刻,自是不必再提。

    nbsp......

    nbsp刚过下元节,不等人喘口气,礼部会同内阁上了一份奏疏,主题是天启二年二月初九的殿试题目。

    nbsp初拟为二,问帝王之心、问帝王之政。

    nbsp殿试,又称御前对试、策问,属于科举诸试中等级最高的一级,能走到这一步的,多少都有些真才实学。

    nbsp朱由校初见这两个题目,也是眉头紧皱,一头雾水,这也太笼统了,能问出什么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有明一代,策问的题目千篇一律,国家之政、帝王之心,或是古今礼议,不少考生猜都猜得出来。

    nbsp天启二年的殿试,状元是个叫文震孟的,好像也有卢象升吧,朱由校记得这个人,是文官中少有的全才。

    nbsp垂眸望着手中奏疏,很快,朱由校的批复下去了,意思很简单,不准,这题目得改!

    nbsp本来,礼议、政论等策问题目,应该是可以的,但皇帝那没过去,肯定也有原因。

    nbsp大臣们能到这个位置上,自然都有两把刷子,内阁、礼部互相一合计,很快有人提出一个新的策问题目。

    nbsp来殿试的,都是天下间所谓精英的士子。

    nbsp皇帝不是刚亲征西南回来吗?那正好,让这些人品评一下朝廷于西南施行的新政!

    nbsp比如强行改土归流,再比如,开办学社,让土司人民学习汉语、汉化,普及基本文化。

    nbsp朱由校再一见到这份题目,二话没说,当即准许。

    nbsp皇帝这边一点头,天启二年的策问题目就算定下来——问西南夷训之政。

    nbsp出题的人都是本朝大学士,学识上不会有半点问题。

    nbsp这道题目,看似简单,实际上政治性很强,也很考验士子们的发散思维。

    nbsp考卷上的答案,可以轻易分辨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才实学。

    nbsp朱由校有些好奇,题目一换,文震孟还能不能当上壬戌科殿试的状元?

    nbsp魏忠贤得知这个消息后,乐得是捧腹大笑,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内阁的这些阁老们,也在向自己学习。

    nbsp学的还挺快!

    nbsp这回策问,学问上的东西魏忠贤不懂,可殿试上去问皇帝的西南之政,这不是让那帮士子猛夸皇帝吗?

    nbsp你做言官的,可以靠抨击时政来争清流之名,这些参加殿试的士子,哪个不是为获得皇帝肯定,从而功成名就来的。

    nbsp这帮老不死的,一个个也是老奸巨猾啊!

    喜欢。

第147章 西南治夷之问[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