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相见难时别亦难[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皋兰山北,金城关下。
nbsp黄河浩浩荡荡,滚滚滔滔,无际无垠,似是通到了九天之上。又如银河倒悬,涛走云飞。
nbsp水黄如浆,仿佛有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龙翻滚缠绕,咆哮嘶鸣,急流而下。
nbsp关下一两里,一座近十丈高的石峰伫立河中,如倚天之柱,傲然而立。忽有横风倒卷,一道白浪凭空而起,如一面巨大的银镜,狠狠的拍打在石锋之上,溅起万点寒芒。
nbsp无论男女,都被这排山倒海一般的气势所震憾,目眩神迷。
nbsp势欲吞天吐地,汹如万骑驰骋……李承志扶栏而立,望着滚滚黄河,仿佛看到了千军万马,一往无前。
nbsp胸中顿时生出万丈豪情,恨不得高歌一曲……
nbsp几人突然就听到了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诵诗声:
nbsp黄河九天上,居宵瞰重关。
nbsp长风怒卷高浪,飞洒万点寒。
nbsp峻如昆仑千仞,壮似银河倒悬,直下洗尘寰。
nbsp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nbsp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nbsp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
nbsp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nbsp唤取骑鲸客,挝鼓过蟠山……
nbsp魏瑜都被惊呆了,鼓着包子脸,瞪着大眼睛,直愣愣的看着李承志:“你还会作诗?”
nbsp多稀罕?
nbsp李承志斜了她一眼,也不作声,继续凭栏观望。
nbsp怕又被他气哭,魏瑜不敢招惹李承志,往达奚身边靠了靠,小声问道:“奚中郎,他真的会作诗?”
nbsp达奚点头笑道:“祖居李氏以《诗》传家,至今已有数百载。承志更是不负先祖之名,连延容公都赞他‘锦心绣腹、‘出口成章,有曹子建(曹植)之才……”
nbsp魏氏本就是书香门第,其父魏子建以文名称世,魏瑜自幼习文,哪还不知曹植之名?
nbsp她更知道达奚口中的延容公是谁。
nbsp杨氏七兄弟名满洛京,虽各有所长,但若论文才之最,非杨舒莫属。
nbsp这位也是七兄弟中脾气最古怪的一个。能得他如此称赞,可见李承志之才……
nbsp他怎么这么厉害么,感觉好像什么都会?
nbsp魏瑜的眼睛里顿时冒起了小星星。
nbsp高文君妙目微眩,精光隐现:“郎君高才,竟能将南词作的如此的雄奇伟壮,缀玉联珠?”
nbsp真不是她恭维。
nbsp孝文帝举国汉化至今,也就十三四年,便是大魏大兴汉学,也才短短十来年,能有几分发扬和沉淀?
nbsp赋、骈文、铭、说、奏等素来被儒家所重视的文体倒挺兴盛,但诗风才刚刚兴起,大多还停留在五言阶段。
nbsp南朝要好一些,除了五言,还有三言、七言等诗兴起,长短句也已开始流行。当然,还没有像宋朝一样有字数规定,也无入韵、进韵、平仄之类的限制,全凭个人喜好。
nbsp其中作的最好的便是南朝刘宋时期的鲍照和如今的南梁皇帝萧衍。
nbsp但因受社会环境和魏晋南北朝特有的玄学之风的影响,所作要么是寄情于山水、田园等圆润柔婉的揉情诗,要么就是缠缠绵绵爱情诗。
nbsp像李承志这种雄迈豪阔、气势磅礴的刚健之词,还真没有。
nbsp所以见到他那首《破阵子》时,张敬之也罢、奚康生也罢,甚至是郭存信和杨舒都赞不绝口……
nbsp听高文君这么夸他,李承志竟有些不好意思。
nbsp什么高才,全是偷来的。
nbsp他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前世。
nbsp女朋友,也就是后来的未婚妻大学读的是北师大中文系,硕博专业都是唐宋文学。考研考搏时要帮她查资料,工作后还时不时的要帮她备课,久而久之,竟硬是把一个工科狗调教成了古文大拿。
nbsp想起来全是泪……
nbsp触景生情,李承志微微一叹:“何时予你作一首吧!”
nbsp似是有秋波隐动,高文君的眼中荡起层层涟漪:“妾身先行谢过郎君!”
nbsp李承志点点头,轻声说道:“走吧!”
nbsp立时便有两个甲士上前,将他挽下了关城。
nbsp此时已离启程之日过去了五天,李承志受着伤,马车想快也快不起来,所以也就走了五百里出头,刚刚到金城(兰州)。
nbsp怕夜长梦多生变,也怕猝然回到泾州不好应对,刚过鄯善镇,也就是启程的第二天,李承志便以大军不可久悬于外的借口,令李始贤与张信义带着大军先行一步,好提前给张敬之通个气。
nbsp身边就留了五百白骑。
nbsp至于达奚,李承志就是想赶也赶不走。
nbsp没碰到便罢了,但既然遇到,他定是要安安全全的将高文君护送到泾州。
nb
第274章 相见难时别亦难[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