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太宗简文皇帝[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八月,秦国丞相王猛到了长安,又被加授“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头衔。王猛推辞说:“宰相的权位够重了,太子太傅的身份也够尊荣了,尚书令事务繁杂,京兆尹责任重大,再加上总管军事、传达皇命,文武两头都得操心,大小事儿都沾边。就算是伊尹、吕尚、萧何、邓禹那样的贤人,都未必能一肩挑,何况我王猛这号没本事的呢!”连着上了三四道奏章,秦王苻坚就是不准,说:“我正打算统一天下,除了你还能指望谁?你不能推辞宰相之位,就像我不能推辞治理天下一样。”
nbsp王猛当宰相期间,苻坚在朝堂上轻松当甩手掌柜,百官各司其职,军政内外大小事,全由王猛说了算。王猛这人刚正不阿、清廉严肃,是非分明,把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混子全踢走,提拔了一堆被埋没的人才,鼓励种地养蚕,抓紧军事训练,当官的个个称职,判刑的都罪有应得。就这么着,秦国富得流油,军队猛得不行,打谁灭谁,国家治理得那叫一个好。苻坚还特意叮嘱太子苻宏和长乐公苻丕等人:“你们伺候王相公,就得像伺候我一样。”
nbsp阳平公苻融在冀州当老大,挑了些厉害角色当助手,让尚书郎房默、河间相申绍当治中别驾,清河人崔宏当州从事,管记室。苻融年纪轻轻,搞政治喜欢玩新花样,还爱鸡蛋里挑骨头;申绍好几次劝他别这样,多搞点宽和政策,苻融虽然敬重他,却没全听。后来申绍被调到济北当太守,苻融就老犯错被捅到朝廷,还被苻坚骂了好几回,这才后悔没听申绍的话。
nbsp有一次,苻融因为擅自建学校被有关部门弹劾,派主簿李纂去长安辩解;结果李纂吓得在路上直接嗝屁了。苻融问申绍:“谁能去办这事儿?”申绍说:“前燕的尚书郎高泰,脑子清楚口才好,又有胆识智谋,能派他去。”之前丞相王猛和苻融好几次想招高泰当官,他都没答应;这次,苻融对高泰说:“君子得帮人救急,你可不能再推辞了!”高泰这才答应。到了长安,丞相王猛见了他,笑着说:“高子伯现在才来,这也太慢了吧!”高泰说:“罪人来受罚,还问什么快慢!”王猛说:“这话怎么说?”高泰说:“当年鲁僖公建泮宫,《诗经》里都夸;刘宣王在稷下办学,名声传千古。现在阳平公建学校,跟着刘、鲁的脚步学,没听说朝廷下旨表扬,反倒麻烦有关部门来弹劾。您是朝廷的顶梁柱,这么搞奖惩,底下的人还有哪儿能逃罪呢!”王猛说:“这是我的错啊。”事儿就这么了了。王猛感慨道:“高子伯哪能只当阳平公的手下呢!”把这话告诉了秦王苻坚。苻坚召见高泰,一聊就喜欢上了,问他治国的根本是啥,高泰说:“治国根本在得人才,得人才在慎重推荐,慎重推荐在核实真才实学,没听说过官儿都称职还治不好国家的。”苻坚说:“这话简洁又在理!”任命他当尚书郎。高泰坚持要回冀州,苻坚答应了。
nbsp九月甲寅日,东晋追尊已故会稽王妃王氏为顺皇后,尊皇帝的老妈李氏为淑妃。
nbsp冬天十月丁卯日,把简文帝葬在高平陵。
nbsp彭城有个神棍叫卢悚,自称“大道祭酒”,跟着他混的有八百多家。十一月,他派徒弟许龙去吴地,大清早跑到海西公门口,说太后有密诏,要接他回去复位;海西公一开始差点动心,被保姆劝住了。许龙说:“大事眼看要成,哪能听妇孺之言!”海西公说:“我在这儿已经是戴罪之身,多亏朝廷宽恕,哪敢瞎折腾!再说太后有诏,该派官员来,怎么就你一个?你肯定是来作乱的!”喊手下把许龙绑了,许龙吓得撒腿就跑。甲午日,卢悚带着三百人,大清早攻打广莫门,谎称海西公回来了,从云龙门冲进皇宫,抢了武器库的兵器,守卫们吓得一脸懵。游击将军毛安之听说出事了,带着人直接冲云龙门,亲手砍人;左卫将军殷康、中领军桓秘也带兵进止车门,和毛安之一起把乱党收拾了,砍死好几百人。海西公吓得够呛,天天喝酒泡妞,生了儿子也不养,当时人都觉得他挺可怜。朝廷见他这么能忍,也就没再提防他。
nbsp秦国都督北蕃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朔方桓侯梁平老死了。梁平老在北方镇守十几年,鲜卑、匈奴人既怕他又服他。
nbsp三吴地区大旱,闹饥荒,饿死好多人。
nbsp【内核解读】
nbsp这段十六国与东晋并立时期的历史片段,看似是零散的人物事件记录,实则藏着古代治国、人际博弈与乱世生存的底层逻辑,用现代视角拆解,能读出不少跨越时空的启示:
nbsp君臣相得:顶级治理的“信任+能力”双引擎
nbsp王猛与苻坚的互动
第630章 太宗简文皇帝[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