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割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君臣父子之道。
nbsp且不同于罗泽南,虽理学研究精深,考试却一塌糊涂,仅有秀才功名。而李续宾是举人出身。
nbsp在满清制度下,举人身份优势明显。
nbsp即便未考中进士,也能通过“大挑”制度,有可能被选拔为知县(正七品)、教谕(正八品)等职;
nbsp还可做高级官员幕僚,获举荐入仕;再不济,也能通过捐纳,进入官员行列。
nbsp而且,举人特权众多:可免除田赋徭役,平民常“带产投靠”,将土地挂在举人名下避税,举人抽取20%30%的分成,形成稳定财源;
nbsp地方乡绅、商贾也会主动赠送财物;
nbsp还能开设私塾或任书院教职,获取高额收入。
nbsp平日里,平民需尊称其为“老爷”,见官不用跪,能与知县平坐;涉讼时,地方官不得对其刑讯。
nbsp可以说,凭借举人身份,他在地方上,就能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nbsp反观西军,听闻连贼王萧云骧都住在府衙,身边没个仆人,天天混食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这让他怎会愿意投降西军呢?
nbsp朱品隆是行伍出身的大老粗,由李续宾一手提拔,对其言听计从。
nbsp两人正说着,见西军士兵开始吃早食。
nbsp李续宾命朱品隆下城墙,组织湘军士兵做好准备,今日西军可能大举攻城。
nbsp待到太阳升起,西军步军整队前行,在城墙外约一千米处散开,将城墙团团围住。
nbsp此时,朱品隆已带着四五千湘军来到城墙下。
nbsp李续宾让城墙上的湘军士兵,下城躲炮弹,只留数十人,观察西军动静。
nbsp自己则留在城墙上,以便随时根据西军动向,下达命令。
nbsp突然,西军炮兵阵地升起一阵白烟,接着炮声轰鸣,数十颗炮弹朝城墙砸来。
nbsp炮弹落点分散,有的飞越城墙,落入城内街道,有的砸在城墙根,有的落入护城河中,溅起冲天水柱。
nbsp此时湘军的劈山炮多为35磅的小炮,主要发射霰弹杀伤步兵。
nbsp装霰弹时射程不过五百米,装实弹射程也不超一千米。西军炮兵和步兵在劈山炮射程外布阵,让湘军只能挨打,无法还击。
nbsp李续宾正胡思乱想间,西军第二轮炮击开始。
nbsp这次炮击精准许多,大部分炮弹砸在城垛上,城垛砖石横飞,女墙被打出几个洞,角楼也被打塌。
nbsp留在城墙上的湘军士兵纷纷抱头,趴在地上,李续宾也不例外。
nbsp耳边炮弹呼啸,砖石乱飞,女墙和角楼大片倒塌,城墙在炮弹轰击下,不停地晃动,仿若末世的天崩地裂。
nbsp不知过了多久,李续宾突然听到喊声:“大人!大人,船靠过来了,大船!”
nbsp他抬头望去,见一名躲在角落的湘军士兵,正指着城外朝他大喊。
nbsp李续宾赶忙爬过去,探头一看,只见四五里外,一艘巨大的江船,在数艘战船护卫下,沿着沅江河道,缓缓驶向常德府城墙。
nbsp“西贼的攻城船!”李续宾大叫道。
nbsp这种专为攻击城墙而设计的战船,威力巨大。
nbsp听闻在武昌,就是这种船,几炮便打塌城墙,吓得满清的湖广总督官文心胆俱裂,弃城而逃。
nbsp
nbsp(注1:1855年,正值明清小冰期的尾声,彼时气温低于当下。长江、淮河等南方河流在冬季会持续结冰。
nbsp常德地方史记载,这一年的倒春寒尤为严重,因此在本章中,农历三月上旬,常德城外清晨出现霜冻,当属合理。
nbsp注2:当时的常德城,见后面的作者说,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喜欢。
第297章 割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