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略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8章 特殊的接风[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仲大人,今日康某做东,略备薄酒,他日回京之时,我们榆林府的事儿,还请仲大人千万多留意”。

    nbsp康祺举杯提议,向李序南笑道:“李大人,你如今也是我们知府衙门的人,要替我们话才是啊”。

    nbsp“是是是,我们西北偏远之地,还请朝廷多多优待才是”,一旁的王通判也顺着康祺的意思寒暄几句,频频向仲逸敬酒碰杯。

    nbsp知府衙门中,知府康祺身为四品,同知李序南为正五品,唯独这位王通判,也是正六品,算起来,与仲逸平级。

    nbsp所谓无利不起早,费劲心思,几乎超规格接待,原来是有目的而来。

    nbsp“西北之地,常年干旱少雨,庄家收成不好,百姓门又靠吃饭,像牧马、丝绸、茶叶、陶器,这些特色,又无法培育。苦啊……”。

    nbsp酒过三巡,康祺缓缓放下酒杯,并未动筷子的心思,甚至于唉声叹气,这般举止,倒真像是个忧国忧民的父母官。

    nbsp仲逸心中不由暗暗发笑:“街上店家、伙计,甚至于行人,只要是被问到的,回答无一例外:我们遇到一个好知府,日子过得不错,都安居乐业了”。

    nbsp如今到了众人口中这位知府面前,他却嘀咕起来:又是干旱,又是靠吃饭,甚至还弄出个没有特色。

    nbsp一正一反,很是滑稽。

    nbsp众人只是寒暄客套,却不要紧之事,毕竟初次见面,还是有所顾虑的。

    nbsp不用,这个任务自然落在李序南的身上:从知府衙门来,他是五品同知,从与仲逸的关系来:他也曾是户部的主事,二人之前在蠡县也有来往。

    nbsp从中撮合之事,自然就非他莫属了。

    nbsp“康知府所言甚是,尤其去年,本地旱情极为严重,听当地很多耕农,看样子,今年十有八九,又是颗粒无收”。

    nbsp李序南终于道出实情:若是仲大人进京后,能奏请朝廷,免去当地耕农一年的税赋,那也是相当了不得的了。

    nbsp原来如此。

    nbsp仲逸身在翰林院,有为皇亲侍读、侍讲之责,更有为朝廷侍诏之权,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更能在皇帝面前上话。

    nbsp不用,知府康祺是想通过仲逸来向朝廷奏请此事。

    nbsp若换到平时,恐怕任何一个京官,都不会刻意为某个地方这样的话,而皇帝更不会问到具体哪个地方有何灾情。

    nbsp但此次,却不一样。

    nbsp仲逸来榆林府正是为了解民情。

    nbsp一旦回京之后,势必会被问及当地百姓的情况,起灾情,起百姓之苦,再借机恳请免去税赋之事,也算顺理成章的事儿。

    nbsp当然,起当地百姓的同时,若能让皇帝问起一句:榆林府的知府是谁?干的怎么样之类的。

    nbsp若得到的是肯定的答复,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nbsp而对康祺而言,这简直是一举两得的美事:若能在皇帝面前露个脸,不定升一级,也不是没有可能。

    nbsp当然,若能免去一年税赋,他更是最大收益者,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nbsp反正都是灾情所致,又不是他治理无方,也无妨。

    nbsp而仲逸曾调查博野县缪大柱夫妇被杀一案,又作为朝钦差副使参与朝廷和鞑靼军的谈判,这些“壮举”,康祺自然通过他在京城的关系,早就打听过了。
第348章 特殊的接风[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