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有事托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你们从现在开始不得饮酒,等抗倭大捷后,本官给你们一百两银子,买最好的酒”。
nbsp四等人立刻上前道:“仲大人尽管放心,倭贼害我亲人、掠我大明,我等跟随俞将军多年,孰轻孰重,自有分寸,但凡出一丝差错,愿献出项上人头”。
nbsp末了,他特意补充道:“方才也就是和陶老伯,这不?他儿子也去了嘛,瞒不住……”。
nbsp好子,这才是俞大猷将军的属下。
nbsp……
nbsp“仲大人,刚刚用过晚饭,此刻歇息尚早,老头儿我还有一事相求”。
nbsp众人离去后,老陶头便带着陶朔、陶雯儿走了进来。
nbsp仲逸微微点点头,下意识望望陶朔,心里一阵嘀咕:该不是这子,将拜师之事出去了吧?
nbsp不过,转眼一想,陶朔是个忠厚之人,这一点,应是看不错的。
nbsp老陶头虽科考连连受挫,毕竟还有些昔日的同窗,加之他在村中还算家道殷实,自然与当地的文武衙门有些往来。
nbsp“仲大人,实不相瞒,今日老头儿我去衙门打听了一番”。
nbsp陶老头举杯笑道:“老头儿我有眼无珠,愣是没有看出来,仲大人竟是从庶吉士提为翰林院编修,直到如今的翰林院侍读,轰动一时的直隶博野县缪大柱夫妇被杀、与鞑靼城外谈泞查仇鸾……”。
nbsp仲逸心中微微一颤:“这点事儿,连这里的衙门都知道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细细想来,这也不难理解,衙门中的门门道道:仲逸此次以监军协理前来东南,关于他的事儿,自然有人打听过了。
nbsp一旦打听起来,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地方衙门的文武有调往京城的,京城的也有调到地方赴任,还有去京城述职的。
nbsp要打听点事儿,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nbsp此言一出,陶朔瞪大了眼睛,再次崇拜一番:这位仲大人,简直神了。
nbsp不,现在应该:我的师父,简直神了。
nbsp一旁的陶雯儿微微一动,似乎怕被别人察觉,立刻又恢复了神态。
nbsp“都是些往事,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nbsp仲逸急忙转移话题:“不知老伯所何事,晚辈可帮的上什么忙?”。
nbsp哦,只顾着话,差点将正事忘了。
nbsp陶老头儿竟起身要跪拜,仲逸急忙上前扶住:“有话好、有话好,使不得……”。
nbsp此举异常,定是有要事相停
nbsp“仲大人,老头儿我自知有些唐突,但缘分使然,身为翰林院侍读,大人领了监军协理,偏偏来到陶家庄,来到陶家庄,又偏偏来到我陶家”。
nbsp陶老头儿竟流出两行清泪:“请仲大人带我不孝儿女一起到京城,为他们谋个出路,朔儿读书无望、雯儿无望功名,老头儿我,不甘心啊……”。
nbsp“爹……”,陶朔与陶雯儿立刻下跪拜道。
nbsp此举看似唐突,细细想来,实则有其必然之处。
nbsp试想,无论谁家有这样的子女,岂能甘于如此庸淡一生?
nbsp见仲逸沉默不语,老陶头便将提前准备好的银两拿了出来。
nbsp“我陶家虽比不得京城大户,但略有薄产,这是一千两银子,就当是盘缠了”。
nbsp陶老头儿笑道:‘我那兄弟也住在村中,我兄弟二人从和睦,你们走后,就与他们一起吃住。我这一把老骨头,再撑个十余载不成问题,就等着儿女们出息了。
nbsp考试不中,却一心功名,科举害人啊。
nbsp好在陶朔、陶雯儿并非奔功名而来,只是此处远在东南,要向京城带两个人,绝非易事。
nbsp事已至此,仲逸也只得句话了:“此事,晚辈还要请示过家师之后再做定夺,东南抗倭在即,还是等等再吧”。
喜欢。
第441章 有事托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