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抗日卖军火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79章 改装导弹打靶(五)[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国内急需一款近程地地导弹,B610nbsp导弹项目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紧急启动。该项目总师带领团队,深入钻研、大胆设想,开创性地提出将红旗二号防空导弹改装为地地导弹的方案。

    nbsp这一方案意味着要将原本依靠无线电制导、用于防空作战的红旗二号,转变为采用全新捷联惯性制导系统、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nbspB610,难度之大超乎想象,在当时引发了诸多质疑。

    nbsp而首次飞行试验的失败,给项目组带来沉重打击,但他们并未因此退缩。总师组织团队成员对导弹残骸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反复比对分析试验数据,历经无数个日夜的艰苦攻关,逐步理清问题所在,重新规划研发路径,制定了nbsp“两年闯四关”nbsp的详尽计划。

    nbsp终于,在nbsp1988nbsp年nbsp6nbsp月,B610nbsp导弹成功完成飞行试验,宣告国内自主研制的这款近程地地导弹取得重大突破。

    nbsp从技术层面剖析,B610nbsp属于飞航式战术地地导弹,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它全程于大气层内飞行,采用非抛物线型弹道,且全程处于制导状态,其弹道具备灵活的可机动性。

    nbsp这些特性赋予了nbspB610nbsp出色的综合性能,在射程、打击精度以及突防能力方面表现卓越。在射程上,它能够覆盖nbsp50nbsp至nbsp150nbsp千米的范围;

    nbsp战斗部可配备nbsp190nbsp千克或nbsp250nbsp千克的高爆弹头,威力强大。在打击精度方面,设计指标为圆概率误差nbsp50nbsp至nbsp100nbsp米,而在实际打靶测试中,更是打出了十几米的惊人成绩,展现出极高的命中精度。

    nbsp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以nbspB610nbsp为基础,航天科工二院进一步研发出nbspBnbspnbsp611nbsp等导弹型号,不断丰富和完善国内的地地导弹家族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地地导弹技术的持续进步。nbsp而M7nbsp导弹,实则为nbspB610nbsp导弹的出口版本,其研发代号为nbsp8610nbsp工程,由航天工业部二院(现航天科工第二研究院)精心打造。

    nbsp在国内的nbspMnbsp族战术弹道导弹中,M7nbsp别具一格,是唯一采用倾斜发射方式的导弹,这一独特设计源于其原型红旗二号防空导弹的倾斜发射模式。M7nbsp采用履带车或轮式汽车作为运载发射平台,这一设计使其具备出色的机动性,能够快速适应各类复杂的野战环境,随时在战场上灵活部署、迅速出击。

    nbspM7nbsp导弹的诞生也跟两伊战争紧密相连。那个时候伊拉克在战争中频繁使用nbsp“飞毛腿nbspB”nbsp导弹对伊朗目标发动攻击,伊朗为寻求有效的反击手段,将目光投向了国内。

    nbsp1986nbsp年,伊朗与国内签订了价值nbsp2nbsp亿美元的采购合同,计划购买nbsp200nbsp枚nbspM7nbsp导弹。然而,由于两伊战争在nbsp1988nbsp年迅速结束,到nbsp1991nbsp年国内向伊朗交付nbsp90nbsp枚nbspM7nbsp导弹时,它们遗憾地错过了在这场战争中实战的机会。

    喜欢。

第879章 改装导弹打靶(五)[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