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重复[1/2页]
下田劳动一个多小时,后遗症是三天都没恢复原神。
叶总感慨不已:果然是不再年轻。
享受着杨智的按摩服务,叶总一边哼哼唧唧一边道:“其实我觉得我爹说得对,以后的孩子怕是连怎么种地都不知道了。”
叶家的孩子们从小就被迫劳动锻炼。
想当年一群的孩子挑谷草回来晒,一个个满头大汗,还有被禾苗勒得得生疼的模样。
那时候的日子是真的苦啊
“记得小四最会偷懒。”
叶佳荣想起了那个时候小四的狡猾。
不是拉屎拉尿,就是要喝水,要么就是不舒服。
反正,家里的姐妹们都跑了三四次挑谷草了,她就跑一两次。
甚至,宁愿多洗一天的碗也不愿意出门挑谷草。
“那时候,个个都要下田递禾把子,干得很扎劲儿。”
现在的小孩子,老人们舍不得他们吃苦。
一个个坐在电视机前眼巴巴的望着电视,田里的活儿压根儿就不做。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未来或许是新型农民,不需要那么多种地的。”
杨智笑道:“你这一说,我倒想起了一个笑话。”
这笑话还是赵铁说的。
说是他们村小一个孩子读书逃学,老师找到家长说孩子逃学的事儿。
结果,那孩子的家长直接来了一句:不读就不读嘛,不读书一样吃饭,大家都想读书当官当工人,谁来当农民谁来种庄稼。
“老师怕是被气死了吧。”
这种家长还真有。
他们不是在佛系,而是他们的认知就是这样的。
看祖祖辈辈没读过什么书,不也一样的过日子吗。
“是啊,现在就是意识问题。”
杨智叹息一声:“老婆,我有时候都在想,幸好遇上了你,听了你和祖祖的话,要不然,我还一直活在井底。”
杨智最近在做一个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孩子十有八九最后又成了打工崽。
当然,也有个别优秀出色的孩子,那真正是极个别。
“他们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对读书这件事儿压根儿就没有一个概念。再加上有些家长还特意给灌输一些错误的理念。在乡下,你会听见大人逗孩子;你看全家人都在家里,就只有你最辛苦,你一个人在读书。”
孩子根本不知道哪一句话是正确的哪一句话是玩笑。
他们没有分辨的能力。
唯有将一个人读书很辛苦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因此,他们从内心里是反抗读书的。
甚至认为,读书为了父母。
而父母呢,因为家庭原因从他们生下来三五个月就出门做工。
每年回来在家的时间是很有限的。
三五年才回来一次的也有。
他们对孩子的关心仅限于吃饱穿暖。
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有的衣服鞋子玩具,自己家孩子也不能输,也得有。
事实上,根本不知道孩子需要陪伴需要温暖需要引导。
在他们那个年代,读书无用论根深蒂固,更何况现在他们也出门打工,一个月还是能挣点钱来用。
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重复[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