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3章 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2/2页]
“我们确实是仔细研究过的,开设企业肯定是不现实的。”陈富贵又接着说道。
“因为搞企业需要技术,这样的技术就需要专门的人来做。学校里谁来管比较合适?其实都不合适。”
“再有的也是考虑到了会影响到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不能开设企业的时候,就得组织学生们劳动。”
“学生们当前的任务是啥呢?其实就是学习啊。他们玩耍的时间,是让他们放松身心,好再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并不是让他们来劳动的。”
“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县的经济发展得比较好。有这样的底气,在教育资金方面能够支撑得开。”
“这个政策的制定,本来就是为了教育发展的。目前我们在教育发展上没有啥问题,所以在执行上也就放缓了一些吧。”
“市里在这方面呢,也没有强硬的要求我们。毕竟有着市机械厂的股份,接下来市机械厂也会扭亏为盈,给市里贡献一些收入。”
乔伯瑞点了点头,“其实这个政策推广的本意,也是为了因地制宜。只不过有些地方的同志,过于注意政策的落实了。”
“先不说这个了,你们在太阳能的研究上最近的进度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新成果?能够商用了吗?”
“快了,我们的首个产品,是落实到热水器上。”陈富贵说道。
“不过比较适合南方使用,在我们北方冬季对热量消耗比较大。如果没注意到话,搞不好还会把水管给冻裂。”
“前期我们会把这方面产生的利润拿出50%来,投入到后续的研究中。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发电。”
“而在沼气方面呢,我们目前的应用手段也是局限在发电上。以前也考虑过照明和做饭啥的,后来也都放弃了。”
“甚至于我们都动过是不是研究一些沼气发动机,到时候就加液化沼气就完了。也是因为液化沼气的产能并不是很高,不适合大范围推广。”
“到时候总归不能只有我们自己玩啊,相应的设备还得好多钱呢。所以现在的我们也是比较专一,就盯着发电这一块呢。”
乔伯瑞点了点头,陈富贵会这么考虑是很不错的,而且他觉得这也是刚刚谈话的一个延伸。
那就是技术也好、政策也罢,讲究的都是一个因地制宜。
如果什么都搞一刀切的话,肯定是要乱套的。
讲究新技术,液化沼气发动机,肯定是没得说,必须新。但是在应用前景上呢?
真的不是那么广。
其实就算是在沼气项目的推进上,目前也变得比较尴尬。
有些地方的沼气项目开始的时候还行,可是到了后来基本上也都是半荒废的状态。
目前做得最成功的,还是绿城能源啊。
第2383章 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