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六十九 些许小事[2/2页]

    “历经大战,各地之不理。”陆秀夫说道:“元虏为占东瀛,不断增兵,臣以为可扶持一二,以牵制东瀛兵力。”

    “陆师不动,海师为主,调刘羽北上支援东瀛。”赵?g想了片刻,道:“若有必要,可售天雷于东瀛,钱粮之外,可以女子抵付,尽运往南宁国

    “陛下,师出无名,不妥。”赵与?y坚持己见。

    “不以朝廷名义便可。”赵?g说道:“商旅见义勇为,扶弱抑强,可也!”

    皇帝好歹没喊出抗元援日,再设置一只志愿军。

    事情这样定了,赵?g又说道:“朕意,遣使者以贺新年为名出使元庭,目的有三,探听虚实,接回太皇太后等人,交换俘虏,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为正统,不可以贺新年为名遣使于虏酋。”赵与?y从礼法上反对。

    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天子只能有一个,若是赵?g遣使去,相当于承认了忽必烈皇帝的正当性。

    这样一来,以后北伐就不是收复失地,而是侵略。

    名义这东西,说起来悬乎,其实体现的很明显,比如崔斌、孟祺等人,就是因为认定了忽必烈是正统才死心塌地的,若是忽必烈不是正统,他们可能主动来投。

    “陛下,三宫降,国朝体统皆失,且接回如何安置又是难题,殊无必要。”陈宜中委婉地提醒。

    以前没有例子,但是未来的土木堡战神搞了个夺门之变,这是活生生的后事之师。

    但对赵?g来说,赵小二要是想有的没的,怕不是要被按在地上锤。

    “无妨。”赵?g说道:“孤儿寡母,势穷力竭,不得已而为之,能接当接回,回来仿宁王成例安置。

    诸卿以为遣使不妥,择一二俘虏放回,传达朕意便是。”

    “陛下圣明。”诸臣应下,不再反对。

    最后一件事,因为临安大体上已经安全,可以把杨氏和赵?m接来了。

    应有之义,毕竟杨氏有执政权,赵小三是天然继承人,若是万一……尽管不可能,却不可不防。

    赵?g倒没想这些有的没的,只是单纯觉得与其让杨氏牵肠挂肚,不如接来临安团聚。

一百六十九 些许小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