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七十八 终极武器[1/2页]

    “诸位,元虏在钓鱼山下凿山洞填以火药后爆破,整山倾塌,阖城覆灭。

    钓鱼城失守,四川不复国朝所有,川陕鞑虏大举南下,因此两湖战事焦灼……”【1】

    【6】

    【6】

    【小】

    【说】

    讲台上,皇帝侃侃而谈,底下的少年们正襟危坐。

    皇帝经常来讲课,每个月都有那么两三次,其实大家都习惯了,但是今天不同以往。

    陈宜中、李庭芝、陆秀夫、六部尚书,朝中大佬都坐在后面,由不得大家不紧张。

    “钓鱼城前后抗敌三十五载,虏酋蒙哥死于城下,可谓功勋卓著,今日覆灭,朕心哀恸……

    朕今日要讲的是,钓鱼城所体现的民族气节。

    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相同的一群人,便如我等,说汉语,用汉制,行汉礼,是为汉族。

    便如鞑虏,都是剃发左衽,若其不能改,则永为异族……

    汉语当属国族,国族却非汉族一族,便如赵存忠,其改发型服饰语言,除长相外同我等几无差异,亦可为国族……

    意识者,观感之反映,沉思之总和,通俗讲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也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少年们听的懵懵懂懂,又不好提问,只是强打精神倾听。

    诸臣可就不得了了,毛笔唰唰地记录,根本停不下来。

    民族、民族意识、民族气节,大家早有这个概念和认知,只是不成系统,如今皇帝明确定义并做系统阐述,都感觉获益匪浅。

    当然,皇帝只提出了一些概念,细节阐述还要各位大臣补充。

    这不是难事,都是博览群书的存在,有了明确方向,还是很容易的。

    于是,一群人过年也不下班,都在衙门里交流切磋,不断地完善着皇帝的理论。

    这种状态下,时间过的很快,不知不觉就是四年三月。

    此时的大都已经是花红柳绿莺飞草长的时候,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相互间走动也多了起来。

    天子脚下,秩序尚可,最起码不太有人敢当街奔马撞死人。

    年迈的赵复在书院宅了一冬,觉得颇有些倦怠,便决定出去散散心。

一百七十八 终极武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