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百一十 定略[1/2页]

    陈宜中、李庭芝、陆秀夫、江洞庭,文武四巨头与皇帝站在地图边上,都在思考。

    良久,皇帝开口说道:“两湖淮西初定,安靖地方、设立防线皆需时日。

    且火药消耗太多,粮草亦是不济,军兵同样疲弊,非得休养生息不可。

    只是来年动兵,该取何处?”

    “长江汉江皆不可进。”陆秀夫首先排除了两条路。

    水师试着派遣炮舰逆流而上,但是两岸青山耸立,元军位于其上炮石飞落,威力不比火炮小。

    付出了几条船的代价后,管大陈白条决定退兵。

    强攻倒是可以,损失必然惨重,而且需要非常多的火药,打不起。

    西边两条路排除,只剩下南北两个方向。

    “广西多山,火炮转运不便,且元虏大肆封官许愿,南夷敌意明显。

    然广西若下,可趁势入云南,再由云南入四川。

    北上路线众多,皆可取也,只是北地多平原,利于元虏马军,不可不虑。”陆秀夫继续说道。

    广西且不谈,先说北上。

    越过淮河后,可去东北占据山东后攻打大都,也可以去西北打通潼关占据陕西,然后迂回收复四川。

    “臣以为,若北伐,可由海师运载军兵,以火炮掩护,抢占胶西,再沿胶水进军,恢复莱州登州。”江洞庭说道:“此路在于出其不意,且以船运兵载炮,进兵快捷。”

    陈宜中插嘴道:“素闻海上风急浪高,若有闪失则全军覆没,是否风险太大?”

    江洞庭回道:“陈相有所不知,只要避开台风季节,海上行船并无太大风险。

    且风暴降临之前有预兆,惯于海上行走的皆能识别,可以提前回避。”

    “既如此,便走海路取山东,若战事进展顺利,则直趋敌都。

    即便敌都难攻,其必然调集各地大军救援,如此各地便能趁机进取。”李庭芝说道小说

    五人商量一阵,一致认为海路是最佳选择,别的不说,就说后勤保障上能省许多。

    “今年各地以恢复为主,可召集各臣回京述职,顺便商讨战略战术。”赵?g最后说道。

    “陛下。”李庭芝说道三为陇西、山西贫瘠之地百姓,只要朝廷允诺授田,必然踊跃而往。

二百一十 定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