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末:我要做中兴之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百一十三 山民[2/2页]

    就王侯自己的记忆里,家里人每日忙忙碌碌,却还是吃不饱,也就官家登基后免了杂赋才好了。

    顺着痕迹往前走了两里多,一处谷地豁然出现。

    谷底有河,河边开有田地,只是田里的稻子山高路远,只怕半道就饿死了。”

    “尔等没有积蓄?”王侯话出口就反应过来白问了。

    若是能有积蓄,不至于一个个瘦骨嶙峋的。

    “河滩浇灌便利,然而涨水则淹,一季能有三五斗都是老天爷保佑。

    本村二百余人,只有千亩地,实在是没有积蓄。”王有衣回道。

    “老丈放心,迁移一应损耗,官府给之。”王侯答应的很痛快,王有衣却产生了怀疑。

    衙役冷笑道:“尔等只见大官人年轻,却不知道他的来头,须知大官人之名乃是御赐,皆因护驾有功,莫说尔等深山野民,便是州县上下,谁不高看?

    若非大官人主动请缨,何至于来将乐县这穷乡僻壤受苦?”

    “过往不提也罢,如今我为牧民官,自当为民谋福。”王侯说道。

    话是这样说,但是如果不是简在帝心,他也不敢说由县里出钱粮移民,因在将乐县是下县,人少且穷,须得由州里贴补方可实施。

    双方讨论良久,王有衣终于决定迁出去,只是今天已近傍晚,显然是走不了的。

    王家村竭尽所有,招待了王侯一行人,不过是掺杂着野菜的杂粮饭,还不能管饱。

    王侯也不在意,打听起了附近山里的情况。

    自高宗起,南方人口日益增多,许多百姓隐居山中可耕种处,勉强能活而已,而且这部分人基本不在官府统计之中,相当于无效人口。

    若是全部迁出来,怎么也得有十万八万,完全可以让承天府恢复鼎盛。

    当然,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非一地一时可成,而且短期内消耗很大,但是从长远来看,必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善政。

    所以当朝廷接到王侯的奏报,立刻就把移民计划提上日程,并且把这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重点。

    考核不仅在于人数,还包括迁移路上的死亡率,只有不超过半成的死亡率,才能取得上等考绩,没这个本事就歇着吧,因为只有上等才能升官,中等是平调或留用,下等就回家。大风小说

    半成死亡率,必须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才能达成,这也是防止官员急功近利而草菅人命。

二百一十三 山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