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练拳中密不外传的功诀[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脊柱行拳”是指以脊柱为主动、以手脚为从动的行拳方式。
学拳初期,是用手脚来打拳,使得是局部力和僵力。
进而学会了以腰带脊,发挥腰部的枢纽作用,再随着功夫的加深,“腰”会逐渐成长:
先是与胯成一体,以腰胯来带动手脚,接着脊柱上下伸展,形成一个连接百会和会阴穴的身体中轴线(也称“中垂线”)。
臂和腿好像牵挂在身体的中轴线上,行拳时四肢在中轴线的带动下运动,起于中轴线,终于中轴线。
——动手不动腰为僵手,迈步不用腰为死步。
上肢要体会“以腰带臂”的感觉,下肢要体会“步随身换”的感觉。
——我们常说:“四块松,全身松”,全身的放松关键在于肩胯的放松,——
在太极拳中脊柱有三种运动方式:上下拉伸,左右转动和前后张弛。
脊柱的“上下拉伸”使人体脊柱的S曲线得到适当调直,可以纠正头颈不端和突臀的毛病,做到身法中正。
脊柱的“左右转动”是太极拳形成圆弧动作的动力源,以脊柱带动四肢运动的主要方式。
脊柱的“前后张弛”是说脊柱如同弓背,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而含送张弛:
蓄势时脊柱随着吸气微微后弓,称为“吞身”;发势时脊柱随着呼气微微前驰,称为“吐身”。
行拳时脊柱随着拳势开合变化和拳势呼吸呈现出节律性的张弛,这是形成太极拳开合鼓荡的动力源。
四、“周身一家”的感觉
“周身一家”是指行拳时“一动而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太极拳中不存在身体的局部运动,不单是举手投足,就连一个呼吸、一个眼神,甚至一个意念,无不是太极拳整体运动的组成部分。
这种整体运动观,是太极拳区别于日常生活及其它一些运动项目的重要特征之一。
——杨澄甫曾经强调过:“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
——初级阶段是练形,要体会“太极无手,腰便是手”的感觉,也就是上述“脊柱行拳”的感觉。
中级阶段是练气,应体会“太极无手,气便是手”的感觉。
要求呼吸能够顺应拳势的变化,使呼吸和动作相辅相成、互引互随,身体有开合胀缩感。
高级阶段是练神,须体会“太极无手,神便是手”
顶头悬:将颈部肌肉放松,颈椎自然舒直,头部因为肌肉舒松开而自然坐于颈椎上。
头顶似有绳悬,头部有微微的悬空感。
找到那个可以让头做到脖子这个架子上,扒掉舍掉脖子上的肌肉。
在做不到真正的顶头悬之前,脖子很容易僵硬。
在体会到脖子僵硬的时候放松肌肉,摆正头颅,利用地球引力,把头放在颈椎这个架子上。
有这么个位置,可以让头颅不偏不倚,仿佛悬空,轻盈灵活。找到这个位置。
要点:头颅放正,此时眼睛平视,舍掉脖子上的肌肉。
脸部:放松眼眉之间,眼皮、嘴。
要求:放松到抬抬眼皮好像都不大容易。
原因:练拳时最容易紧张的还有脸部,而脸部的紧张还反映身体的僵硬。
只有脸部真正做到放松了,你的精神才能真放松,能够沉浸在反观内听。
松肩:(重点谈谈松肩)要松肩,首先要将胳膊松透。
这样来体会胳膊放松:两腿站直后弯腰,两臂如吊环一般自然下垂,与地面成九十度角,感受一下此时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觉。
此时手指会有肿涨的感觉,用腰带着手臂晃一晃,体会一下肩的感觉,记住这个感觉。
缓缓站直身体,每移动一分重新体会一下,放松的状态如有变化就重新调整到松。
胳膊能松开后,胳膊的重量都缀在肩关节,所以你会感觉到手臂是有重量的。有一定时间积累后肩关节会慢慢松开。
松肩很重要。首先要知道松的感觉,如果有点困惑,如果恰好家里有小孩子,看看他们的手臂,找找感觉。
如果直立后感觉不到手指的涨热麻,那就是还没有松透。检查肩关节。
当你坐着或站着入静,就想象:这两条手不是我的,是两件身外物挂在我的肩上,手指就会慢慢有肿胀的感觉。
如果微微把手指张开,感觉更强。
一旦想别的,或被打扰,感觉就一下消失。
手指肿胀是因为各关节放松,气血贯通到手指产生的感觉。
没有麻的感觉,说明肩关节还没松到位。
没事的时候就想着,挂着。看现在需要挂的有脸、脖子、手臂、肩膀,只要想起来了,就检查一下这些是不是在理想的状态
现在,在保持上述感觉的前提下练练起式。(就是手臂平举到胸前再放下,着重作两臂平举)
做法:仿佛有细绳拴在手腕处,来牵动两臂上移。
要点:肩膀不能上提,手臂上移的时候,能感到肩关节的开展。
几个练拳中密不外传的功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