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何以报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佛教讲因果律,不是‘因果报应那么简单,”顾十七解释,“因果如同一枚种子,需要缘分的土壤才能生长结果。恶人放下屠刀,是改变了‘缘,使恶业的种子失去生长的条件,但种子本身还在。”
nbsp他顿了顿:“而那些成为佛教护法的大妖魔,他们的‘护法之路,正是偿还罪业的过程。不是逃脱惩罚,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承担责任。”
nbsp“什么意思?”
nbsp“譬如说,一个曾经杀生无数的魔头,放下屠刀后成为佛教护法,他的任务可能就是生生世世保护修行者,与其它魔障抗争。”顾十七目光深远,“这难道不是一种更深刻的赎罪吗?直面自己曾经所属的黑暗,保护自己曾经伤害的光明?”
nbsp独孤伽罗微微动容,但仍坚持:“但这仍然对死者不公平。”
nbsp“姑娘说得对,”出乎意料,顾十七竟然赞同了她,“所以佛教有超度法事,不是形式上的念经拜忏,而是通过修行者的功德回向,帮助亡者离苦得乐。同时,那些悔过的恶人,他们的修行功德也会回向给曾经的受害者。”
nbsp他补充道:“这不是交易,而是因果的自然法则。善业自有善果,恶业自有恶报,只是形式不一定如我们预期。”
nbsp夕阳西下,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nbsp“至于‘以德报怨,何以报德,”顾十七微笑道,“这句话出自《论语》,其实孔子后面还有话:‘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佛教的‘以德报怨不是无原则的宽容,而是基于深刻智慧的‘直。”
nbsp“什么样的智慧?”
nbsp“就是明白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智慧,明白仇恨只能滋生更多仇恨的智慧。”顾十七凝视着远方的群山,“佛教度化恶人,不是纵容恶行,而是切断恶的循环。这不是对恶的妥协,而是对善的坚信——坚信每个人都有改过向善的可能。”
nbsp独孤伽罗陷入沉思。
nbsp顾十七继续道:“姑娘觉得这对死者不公平,是因为站在个体的角度看问题。而佛法既关注个体,也关注整体缘起的转变。度化一个恶人向善,可能阻止他未来伤害更多无辜者,这难道不是对潜在受害者最大的公平吗?”
nbsp忽然,寺内钟鼓齐鸣,晚课开始了。
nbsp“最后一个问题,”独孤伽罗做最后挣扎,“如果那些冤魂不愿意原谅呢?”
nbsp顾十七合掌:“佛法不讲强迫原谅。超度冤魂,是帮助他们解脱仇恨的束缚,不是强迫他们原谅仇人。各自解脱,各了因果。”
nbsp他轻声道:“就像那溪水,承载着落叶,却不执着落叶的去向。慈悲也是如此,给予一切众生解脱的可能,却不执着众生是否选择解脱。”
nbsp晚霞满天,如火焰燃烧,又如莲花盛开。
nbsp独孤伽罗长久沉默,最终轻声道:“我明白了。佛教的慈悲不是软弱,而是最坚韧的力量;不是否定正义,而是追求更深层的救赎。”
nbsp顾十七微笑不语,只是指向天空。一只孤鹰正在翱翔,它曾经可能伤害过许多小生命,此刻却只是天地间一个自由的生灵。
nbsp“看,它也在寻找自己的解脱之道。”
喜欢。
第655章 何以报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