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业海狮驼岭[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鹏金翅雕,一翅九万里,食龙吞云。成为如来护法后,却要守护自己曾经吞噬的众生。”
nbsp他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这不是庇护,这是最严厉的惩罚——让魔王亲眼见证自己所破坏的秩序被重建,让自己成为修复工程的一部分,日夜面对自己的罪业。”
nbsp独孤伽罗想要反驳,却一时找不到词语。
nbsp顾十七语气稍缓:“姑娘以为那些百姓的冤屈无人伸张?在佛教看来,因果自负,业果不虚。那些被害的百姓,因其善业,往往能往生善道。而害人者,即使表面风光,实则无时无刻不在偿还罪业。”
nbsp他举了一个例子:就像有人偷了巨款,表面开豪车住豪宅,实则日夜担心案发,内心煎熬。这种内心的地狱,难道比牢房舒服?
nbsp“佛教与魔教的区别在于,”顾十七直视独孤伽罗的眼睛,“魔教鼓励纵欲造业,佛教教人清净业障;魔教说可逃脱因果,佛教说因果不虚;魔教以力量为尊,佛教以慈悲为怀。”
nbsp远处传来僧侣晚课诵经声,唱的是《往生咒》,超度亡灵。
nbsp顾十七轻声道:“姑娘可知道,佛教寺院每日早晚课诵,都会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特别是冤亲债主?这不是包庇罪恶,而是希望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包括受害者和加害者。”
nbsp独孤伽罗沉默良久,终于问道:“但那公平吗?对那些受害者公平吗?”
nbsp“业海公平,不枉不纵。”顾十七语气坚定,“只是这公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以人的形式为局限。魔王成为坐骑,在你看是轻饶,在我看是重罚;百姓往生善道,在你看是无人伸冤,在我看是业果自在。”
nbsp他最后说:“佛教不是魔教的庇护所,而是最大的转化所——化武器为工具,化毒药为良药,化魔王为护法。但这转化过程,本身就是最严厉的惩罚和最深刻的修行。”
nbsp夜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独孤伽罗望着星空,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还有更多疑问。
nbsp但这一刻,她至少明白了一点:佛教的公平,远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nbsp——
nbsp“你说的是来世报,我要的是现实报。迟来的正义还能叫正义吗?你拿下辈子的荣华富贵能偿还这辈子的不公吗?”
nbsp独孤伽罗的问题如一把匕首,刺破了夜色的宁静。她的眼中燃烧着灼人的光芒,那是对现实不公的愤怒,对来世承诺的质疑。
nbsp顾十七没有回避她的目光。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在汲取千古的智慧来回答这个尖锐的问题。
nbsp“姑娘问得好!‘迟来的正义还能叫正义吗?”顾十七的声音在夜空中格外清晰,“我的答案是:不能。迟来的正义不是完整的正义。”
nbsp这个回答出乎独孤伽罗的意料。她本以为会听到一番为来世辩护的说辞。
nbsp“但是,”顾十七话锋一转,“姑娘以为佛教只讲来世报,不讲现世报吗?那就大错特错了。”
nbsp他指向寺院的大门:“进去看看,看看那些虔诚的香客,他们求什么?求现世安康,求病痛痊愈,求事业顺利。若佛教只讲来世,为何要满足人们现世的愿望?”
nbsp独孤伽罗跟随他走进寺院。殿内烛光摇曳,香烟缭绕,的确有不少香客在虔诚跪拜。
nbsp顾十七轻声道:“佛教既讲来世报,也讲现世报。只是现世报往往nbspsubtle(微妙),需要智慧的眼睛才能看见。”
nbsp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吝啬的富人,从不布施,反而嘲笑那些布施的人是傻子。结果他的生意日渐衰落,儿女不孝,晚景凄凉。这不是来世报,是现世报——他的吝啬心态导致他错过无数机会,与人交往处处计较,自然事事不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再看那些乐于助人的人,”顾十七继续说,“他们不一定马上大富大贵,但通常人缘好,机会多,遇到困难时愿意帮助他们的人也多。这难道不是现世报吗?”
nbsp独孤伽罗若有所思:“但这仍然不能解释那些大奸大恶却逍遥法外的人。”
nbsp顾十七点头:“这就是问题的核心。佛教说‘因果通三世,不是因为忽略现世,而是因为有些因果确实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成熟。”
nbsp他语气一转:“但这不代表现世就没有报应。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即使表面风光,内心往往充满恐惧、猜疑、不安。这种内心的煎熬,难道不是最直接的现世报吗?”
nbsp月光下,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nbsp顾十七又道:“况且,佛教从来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的公正。佛陀当年建立僧团,制定戒律,就是为了在现世建立秩序和公正。佛教徒积极参与慈善、教育、环保,不都是在改善现世吗?”
nbsp独孤伽罗追问:“但那狮驼国的百姓呢?他们的现世报在哪里?”
nbsp顾十七长叹一声:“姑娘,这个问题我也曾问过我的师父。他告诉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佛教不是创造因果的神,而是发现因果规律的觉者。佛教能做的,是帮助众生理解因果,转变因果,而不是否定因果。”
nbsp他接着说:“对于那些受害者,佛教通过超度法事帮助他们离苦得乐;对于那些加害者,佛教通过度化引导他们赎罪向善。这不是用来世掩盖现世,而是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寻求最大程度的救赎。”
nbsp远处传来一阵哭声,原来是一个妇人在佛前哭诉丈夫的早逝。
nbsp顾十七轻声道:“看,佛教从不否定现世的痛苦。恰恰相反,它直面痛苦,分析痛苦的原因,并提供离苦得乐的方法。”
nbsp独孤伽罗沉默良久,终于道:“所以佛教不是用来世逃避现世,而是用来世补充现世?”
nbsp“可以这么理解。”顾十七微笑,“就像农民春天播种,不会因为秋天才能收获就什么都不做。他们同时还会打零工、做手艺,以解决眼前的生活需求。明智的人既关注现世,也为来世做准备。”
nbsp夜更深了,香客逐渐散去。
nbsp顾十七最后说:“姑娘要求的现世报,佛教同样重视。只是因果律复杂微妙,不是所有的现世报都如我们期望的那样直接和明显。但请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其中就包括了现世报。”
nbsp独孤伽罗望着庄严的佛像,忽然明白了什么。
nbsp佛教不是对现实不公的逃避,而是对生命规律的深刻洞察。它既关注当下的苦乐,也放眼长远的因果。这种智慧,或许正是解决她心中疑惑的钥匙。
nbsp夜色中,她合掌躬身,不仅是对佛像,也是对一切众生心中的佛性。
喜欢。
第656章 业海狮驼岭[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