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知行合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我问你,佛教既然那么大慈大悲,你为什么不能去工厂里替工人把工作做了?为什么不能帮农民把地种了?为什么实际的善举劳动你不去干?成天在这儿耍嘴皮子。
nbsp独孤伽罗的问题如当头棒喝,在寂静的寺院中回荡。她的目光锐利如刀,直指核心——理论的慈悲与实际的行动之间的鸿沟。
nbsp顾十七没有立即回答。他缓缓起身,示意独孤伽罗跟随他。两人穿过大殿,走向寺院后方。
nbsp月光下,一片菜园映入眼帘,几个僧人正在挑水施肥,汗珠在月光下闪烁。更远处,有僧人在劈柴,有在修缮屋顶,有在抄经印刷。
nbsp“姑娘以为我们终日只知打坐诵经吗?”顾十七轻声问道,拿起墙边一把锄头,熟练地开始松土。
nbsp独孤伽罗略显诧异,但仍不示弱:“这不过是寺院内的小打小闹。我说的是真正的劳动,是那些在工厂流水线上日夜操劳的工人,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nbsp顾十七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汗水已浸湿他的僧袍:“姑娘可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nbsp“什么意思?”
nbsp“这是百丈禅师的训诫。”顾十七一边劳作一边解释,“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百丈清规》,要求禅宗僧人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自食其力。从此,农禅并重成为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
nbsp他指向远处几个正在挑粪浇菜的老僧:“看那位明净师叔,出家前是大学教授,如今年近七旬,仍每日下地劳作。那边心慧师姊,本是城市白领,现负责寺里的厨房,每日凌晨三点起床为大众准备斋饭。”
nbsp独孤伽罗沉默了片刻,但仍坚持:“但这仍然是在寺院内部的自给自足!对社会大众有何实际帮助?”
nbsp顾十七放下锄头,直起身来:“姑娘请随我来。”
nbsp他引领独孤伽罗走出寺院侧门,来到后山一处平房。已是深夜,但这里依然灯火通明。
nbsp透过窗户,可见里面有许多孩子正在读书学习,几个僧人模样的在辅导他们功课。
nbsp“这是寺里办的夜校,”顾十七解释,“附近农民工子弟白天上学,晚上来这里免费补习。寺里还提供免费斋饭。”
nbsp再往前走,是一排整洁的房舍,隐约能听到机器运转的声音。
nbsp“这是寺里的手工业作坊,”顾十七说,“我们聘请下岗工人教授信众编织、木工等技能,产品售出后的利润用于慈善事业。”
nbsp独孤伽罗的表情逐渐由质疑转为惊讶。
nbsp顾十七继续说道:“我年轻时也曾有姑娘这样的疑问。后来师父让我去建筑工地体验生活。我在工地上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三个月,白天搬砖挑水泥,晚上给他们讲佛法、教识字。”
nbsp“然后呢?”独孤伽罗忍不住问。
nbsp“然后我明白了,佛法不在高山之巅,而在尘世之间。”顾十七目光深远,“真正的慈悲不是代替他人劳动,而是帮助他人获得劳动的能力和尊严;不是施舍一顿饭,而是教会种粮的方法。”
nbsp他指向山下远处的城市:“寺里每年组织义诊队,邀请医师志愿者为贫困人群免费看病;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开展环保活动,组织信众植树造林...这些难道不是实际的善举吗?”
nbsp独孤伽罗沉默良久,终于低声问道:“既然如此,为何大众对佛教的印象总是停留在烧香拜佛、诵经打坐?”
nbsp顾十七长叹一声:“因为显眼的行为易被看见,默默的付出常被忽视。就像月亮,人们只看见它明亮的一面,却看不见它背后支撑的光源。”
nbsp他继续道:“况且,佛教认为物质帮助固然重要,但心灵救济更为根本。一个工人若只知埋头苦干,不知生命意义,与机器何异?一个农民若只知播种收割,不明因果规律,与牲畜何差?我们既提供物质帮助,也给予精神指引,这才是真正的慈悲。”
nbsp月光下,两人的影子交织在一起。
nbsp独孤伽罗最后问道:“那你现在还会去工厂农村劳动吗?”
nbsp顾十七微笑:“每月我都会抽出时间去医院做义工,去敬老院服务,去农村帮忙收割。不是代替他们劳动,而是与他们一起劳动,在劳动中传授佛法,在佛法中指导生活。”
nbsp他拾起一把泥土,让细沙从指间流下:“佛法是活的,只有在生活中实践,才能真正利益众生。否则,不就是姑娘所说的‘耍嘴皮子吗?”
nbsp寺院钟声再次响起,回荡在夜空中。
第658章 知行合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