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1章 化心与化世[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好啊,那你承认慈悲和智商有关系,那你怎么保证所有的佛教徒都是具有智慧的。如果他的智慧不够呢?

    nbsp没有智慧的慈悲不就是在害人吗?

    nbsp佛教徒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平衡慈悲的边界。因此那些新人越慈悲,实际上造的恶业就越多。

    nbsp独孤伽罗的追问如连环箭矢,每一箭都命中要害。她的逻辑严密,直指佛教实践中最现实的困境——如何确保每个修行者都能以智慧运用慈悲?

    nbsp顾十七没有回避这个尖锐的问题。他深吸一口气,目光中既有凝重也有欣慰:“姑娘此问,可谓直指修行核心。确实,无智慧的慈悲不仅是徒劳,甚至可能造成伤害。”

    nbsp他引领独孤伽罗走向寺院的藏经阁。深夜中,仍有几位僧侣在灯下研读经论,专注的神情令人动容。

    nbsp“看这些师兄,”顾十七轻声道,“他们为何深夜不寐,苦读经论?正是在寻求慈悲与智慧的平衡之道。”

    nbsp独孤伽罗质疑道:“但读经就能保证有智慧吗?”

    nbsp“不能。”顾十七坦然承认,“但这是必经之路。佛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修行体系,帮助修行者逐步培养智慧。”

    nbsp他详细解释道:“首先,佛教强调‘亲近善知识。新学者必须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修行,避免盲修瞎练。就像学医需要导师,修行也需要明师指点。”

    nbsp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古老的经书上。

    nbsp“其次,佛教讲究‘闻思修次第。”顾十七继续道,“先听闻正法,然后如理思维,最后实地修行。不是一上来就盲目实践‘慈悲,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循序渐进。”

    nbsp他指向那些研读经论的僧侣:“他们在研读什么?不仅是慈悲教法,更是因果律、缘起法、中道思想——这些都是为了避免慈悲被误用。”

    nbsp独孤伽罗仍不放松:“但理论上明白,实践中就能不犯错吗?”

    nbsp“难免会犯错。”顾十七诚恳地说,“所以佛教强调时时反省,通过诵戒、忏悔来修正行为。而且真正的佛教团体有羯磨制度,重要决策需经大众讨论通过,不是个人独断专行。”

    nbsp远处传来钟声,悠远而清明。

    nbsp顾十七继续道:“姑娘担心新人越慈悲造业越多,这种担忧很有道理。所以正统佛教不会鼓励初学者盲目行善,而是先打好理论基础,培养正见正思维。”

    nbsp他举例说:“就像学游泳,不是直接把不会水的人推下水去‘慈悲救人,而是先教会他游泳技巧和救人方法。否则不但救不了人,自己也会溺水。”

    nbsp独孤伽罗若有所思:“所以佛教实际上有一套防止慈悲被误用的机制?”

    nbsp“正是如此。”顾十七点头,“而且佛教强调‘慈悲与‘智慧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心经》说‘般若波罗蜜,般若就是智慧,波罗蜜就是到彼岸。没有智慧,慈悲到不了彼岸。”

    nbsp夜色更深,星河更灿。

    nbsp顾十七最后道:“姑娘,佛教不完美,佛教徒更不完美。但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闻思修、戒定慧的完整体系,尽可能减少无智慧的慈悲带来的流弊。这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功课。”

    nbsp月光下,独孤伽罗望着那些苦读经论的僧人,终于明白了:佛教不是天真地认为人人自然就有智慧,而是建立了一套严谨的教育体系,帮助修行者逐步培养慈悲与智慧的平衡能力。

   &

第661章 化心与化世[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