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中道[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https://m.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顾十七微笑,“道教通过调节阴阳来达到平衡,佛教通过超越二元来体现平衡。好比治病,道教注重调理气血,佛教注重看清病源。”
nbsp他最后道:“姑娘提醒得很对,修行最怕偏执一端。真正的佛法不是一味劝善,而是帮助众生找到内心的平衡与觉醒。这份觉醒既包含慈悲,也包含智慧;既利益他人,也照顾自己。”
nbsp阳光洒在枯山水上,白沙与石头呈现出和谐的光影。独孤伽罗忽然明白:真正的修行不是走向某个极端,而是找到内心的中道;不是否定阴阳,而是超越二元的局限。
nbsp这或许就是佛教最深的智慧——它不是简单地提倡行善,而是指引一条超越所有对立的觉悟之路。
nbsp你这就叫强词夺理,你非得说善就是中,那你为什么不直接传播中啊?
nbsp你非得说自己超越二元对立。真正的中道,就是顺其自然。既不行善也不作恶。
nbsp那是道家思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佛教和中一点儿也不沾边。
nbsp你别把什么优秀思想都往自己身上搬,行吗?
nbsp独孤伽罗的指责如金石相击,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她的质疑直指佛教与道家思想的根本差异,不容丝毫含糊与混淆。
nbsp顾十七没有立即辩解。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寺院深处的一块古匾,上书“不二法门”四个大字。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有力:
nbsp“姑娘此言差矣。佛教的中道,绝非简单的折中主义,更非道家的‘顺其自然。”他的目光清明如镜,“中道是佛教根本教义,指脱离‘有、‘无等极端偏见,如实认识宇宙真理的立场。”
nbsp独孤伽罗冷笑:“说得玄乎,实则还是在偷换概念。”
nbsp“且听我细细道来。”顾十七不疾不徐,“佛陀在初转法轮时就开示中道:离于享乐与苦行二边。这不是简单的‘不走极端,而是透过缘起智慧,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nbsp他举例说明:“譬如对待欲望,道家讲‘清心寡欲,儒家讲‘克己复礼,佛教则既不主张纵欲,也不主张绝欲,而是通过正念观察欲望的无常性、空性,从而自然解脱对欲望的执着。”
nbsp晨光中,他的话语如钟声清越:“中道不是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而是基于缘起性空的深刻智慧。它既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超越善恶对立的究竟真理。”
nbsp远处,僧众正在早课,诵经声庄严平和。
nbsp顾十七继续道:“佛教行善而不执着善相,修慧而不执着慧相,这正是中道的实践。与道家‘无为而治表面相似,实则根基不同:一者基于缘起性空,一者基于道法自然。”
nbsp他直视独孤伽罗:“姑娘若细究佛道经典,便会发现:佛教《中论》开篇即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而《道德经》则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者路径不同,何必强求一致?”
nbsp阳光洒在“不二法门”的匾额上,金光流转。
nbsp顾十七最后道:“佛教从不将他人思想往自己身上搬,而是如实阐述自宗教义。中道是佛法的精髓,不是道家的专利。姑娘若能放下成见,细究经义,必能明察其中差异。”
nbsp独孤伽罗望着那“不二法门”四字,忽然有所触动。她开始明白,中道不是简单的折中,而是基于缘起智慧的究竟立场;不是人云亦云的调和,而是独立明确的佛教教义。
nbsp这或许就是佛教最深层的智慧——它既不依附他人,也不排斥他人,只是如实阐述自己的发现。
nbsp那我问你,如果你不去救人,是不是就不介入这个人的因果。你主动去介入了。你认为自己是善?实际上这就是在破坏阴阳的平衡。
nbsp你佛教徒没有资格去审判善恶。那是阎王爷的权力,是文昌帝君的权力,从来不是你们这些秃驴的权利。
喜欢。
第665章 中道[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